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走近父母,理解父母—— 初中生亲子关系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走近父母,理解父母—— 初中生亲子关系教学设计
时间:2018-12-05 15:48    点击:        作者:胡粟秀

 【活动背景】

1. 理论背景

初中生处于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Hollingwort 将这一阶段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具体表现为逆反心理严重, 其主要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不再虚心接受老师、家长的批评,开始顶撞,甚至驳斥、嘲笑师长,对于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是起劲要做,倾向于对着干

2. 现实背景

进入初中后,学生不仅面对中考的压力,学业负担加重,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一阶段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仅在身体上发育成熟,在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渴望独立的空间, 不愿接受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尤其对家长表现得特别逆反。

【活动理念】

1. 启发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要特点之一

遵循这一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课程要求, 本课主要采用了教师系统讲授法, 同时兼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样式,形成以教师释疑、问题探究、拓展延伸为中心环节, 教师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空间与平台, 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分析与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真正促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 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另一重要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本课设计了形式丰富多样,内容新颖的师生、生生互动环节,并且从游戏活动导入教学活动环节,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不仅把快乐贯穿其中,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人文关怀性

本课努力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晓之以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动之以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观能动性。

【学情分析】

1. 总体定位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核心课程。以情化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培养高情商的学生作为永恒的追求, 从内部机制着手为学生发展过程扫除心理障碍, 为健全人格保驾护航。

2. 起始能力分析

1)经过六年的小学生活,学生基本懂得尊重父母”“感恩父母等基本思想品德。

2)学生大致了解目前与父母所处的关系。

3)学生缺乏在处理亲子冲突问题时的相关经验以及对理性行为的认识。

4)由于处于特殊身心发展阶段——心理断乳期,学生对于亲子关系还存在一系列的困惑。

3. 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群体特征角度看, 本课程学习者为正处于特殊身心发展阶段——青春期的中学生,他们已初步具有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个体情感体验日益丰富,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在学习生活中,学生所面对的学习问题日益增多,问题情境也纷繁复杂。在亲子关系方面,他们与父母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微妙的变化,伴随自主性增强的是对父母的依赖感逐步降低,同时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对父母的管教开始有抵触情绪等。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课学习,通过分析父母生活的不同方面,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全面看待与父母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增强理解家人感受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关注父母生活的不同方面,深刻体会父母在生活中面对的压力,加深对父母的情感,掌握恰当的与父母相处的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父母在生活中的艰辛与不易,懂得父母的爱并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感,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游戏导入,引出问题

每一排同学围成一个小圈,每个同学先伸出你们的双手,左手张开伸向左侧的同学,右手食指垂直指向右侧同学的左手掌心下。当我喊原地踏步走——121, 全体有节奏踏脚步, 当喊道123  的口令时,每个同学左手应设法抓住左侧同学的手指,右手应设法逃掉,以抓住次数多者为胜。抢口令与手掌不张开都是无效。

我们就像那根调皮多变的右手食指,父母就像热切急迫的左手掌心。掌心一直追寻着食指, 想要把食指握在手心, 而我们调皮的食指总在逃离掌心的世界,不让他贴近自己,管束自己。有时候啊,甚至矛盾升级,大动干戈,关系甚为紧张。那么,有没有办法让食指掌心和谐相处,理解万岁呢?

今天,我们就要走入一个新的话题——走近父母、理解父母。

设计意图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继而将游戏与现实相结合类比我们与父母的关系,营造轻松的班级氛围。注重通过游戏内容的类比,与主题相扣,引导学生更直观地去探索亲子之间的关系。

第二阶段:情感反思

请学生填写这份调查表(表1),用心体会父母这些角色的背后所承担的生活压力,并让学生展开自由交流。

教师提问:同学们,从调查的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享: 爸爸妈妈的很多情况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喜欢一下班就开始催我写作业。

    教师分享:原来表格中的很多情况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不知道他们最爱吃的是什么,不知道他们的生日是哪一天,更不清楚他们面对这么多的责任要如何平衡?作为和父母朝夕相处的孩子,我们对他们了解得少,关心得更少。

设计意图

通过表格调查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旨在让学生多角度了解父母的生活压力,懂得体谅与关心父母。

第三阶段:情感体验

画出父母一天的时钟,一起回想他们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教师引导

1. 当清晨的闹钟响起,你们想一想,他们都开始干什么?

2. 吃过早餐,他们又去干什么呢?他们可能要挤上拥挤的公交或地铁前往工作岗位。有的同学的妈妈是一位急诊大夫,奔忙在生死线上,正在抢救一位伤者的生命。有的同学爸爸是一位建筑工人, 正顶着炎炎烈日,高空作业。他们正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辛勤地劳动,挥洒汗水。

3. 结束一天忙碌的工作,是谁为我们准备好丰盛的晚餐?

4. 晚餐之后,他们又在干什么呢?是的,会收拾家务,辅导我们做作业,忙碌到很晚,才会休息。

教师提问

通过留意父母一天的生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分享

1. 父母一天的工作生活很辛苦,自己以前很不懂事。

2. 爸爸的工作不容易,有时会有生命危险,不想他出事。

3. 我妈妈一天喜欢打麻将,自己很不喜欢她这样不务正业。

教师分享:我们天天喊着升学压力大,却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们的父母要赡养老人、养育照顾我们,还要面对来自工作的压力。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在这么多责任面前做到平衡。或者说当这三方面有一个方面失去平衡时他们的心情会怎么样?也有的同学看了父母的一天会觉得自己的爸妈并没有那么辛苦,没事儿还会打打小牌,但没有他们的付出你能成长到现在吗?我们现在所能体验到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设计意图

以一天时钟的形式展开分析,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父母在他们一天中的生活经历,更加具体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艰辛与不易。

第四阶段:情感深化

引入问题:走进父母的生活,理解了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在与父母相处的不同的场景下,你会怎么做呢,由此展开自由讨论。

1. 父母在做家务的场景

2. 妈妈的唠叨

3. 成绩没考好面对爸爸严厉的斥责

设计意图

以双选图画问题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如何做, 旨在指导学生们在生活中体谅父母,不仅思想上学会理解,更能在行动上增进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第五阶段:课堂总结

同学们,若想知道手掌和手指如何相处,你觉得他们能分开吗?是的,显然不能!在我们还是一双小手时便是这双大手拉着我们长大,长到今天成为来一个调皮可爱的手指,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一双小手,但请别忘了握住这双早已沧桑的大手。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我们平等地相爱,是因为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相信你们都能和父母这双厚实的手掌和谐相处。

课后作业:

同学们,在你成长的路上,父母也在成长。他们或许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会犯错误,也渴望听到你的心声。现在,同学们不妨通过写信的方式将你最真实的想法向他们诉说。

在信中,你可以向他们说说你的心底话。告诉他们,我们已经长大,在很多方面也有自己的想法。这时候可以把你具体的想法向他们倾诉。也许想法会有很多的不成熟,但是很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记得向他们表达你的感谢。你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设计意图

以书信的形式向父母进行表达,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懂得单方面的理解,还要学会沟通交流,相互理解是我们相亲相爱的前提。

【效果评估与反思】

学生的自我探索是情感教育课所重视的,抓手指游戏环节的设置重在开启学生对亲子关系的情感探索, 唤起学生和父母之间日常接触过程的情绪情感反应。当然,仅有情感维度上的唤起, 不足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父母, 这就需要学生在认知层面上能够真正领悟。但中学生正处于逆反期, 单纯对他们进行认知讲授, 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并且对初中生而言直面亲子关系这类问题令他们尤为抵触。因此, 情感体验和情感反思这两个环节, 是由情感维度和认知维度相结合并过渡至认知维度的领悟。

知行合一, 是我们培育当代学生的一项基本诉求。为此,在教学环节中,情感深化环节的设置则是将初中生对亲子关系的理解落实到行动层面上,以达到真正的走近父母、理解父母的教育教学目的。

总体而言,本节课通过精心的编排和设计,使学生得以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反思自身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同时,良性的亲子关系亦会塑造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在教学设计中也有一些值得改进之处。

1.抓手指游戏导入环节过程中,注意课堂的纪律以及游戏活动本身的张力,适度引导学生, 不失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活力又要维护秩序。

2. 情感体验环节, 本节课是通过绘制父母一天的时钟体验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们探索, 主动地绘制与思考,而非教师的单向输出。此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教学设计, 促使学生更好地增进亲子关系。

3. 针对课后作业,本节课采用的是给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 意在让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父母面前有一个自我暴露的契机,增进彼此的理解。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在信中大吐不快或是无从下笔。此时,便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个要点框架结构,在这个架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父母倾诉。

参考文献

1] 黄翠. 于光影中对话心灵, 在剧场中演绎亲情——心理电影与心理情景剧在亲子沟通团体心理辅导中的运用[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7):26-29.

2] 张亚群, 冯寅. 陶行知的文化观念及其教育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820 05):28-33.

3]郭蕾.家长对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关注点及对策[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5):78-80.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喀什,844006

编辑/ 卫 虹 终校/ 于 洪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