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疫情时刻 彼此看见 ——亲子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在线阅读
疫情时刻 彼此看见 ——亲子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时间:2020-02-26 21:07    点击:        作者: 江静

 

设计理念

冠状肺炎疫情背景下居家隔离半个月后,为了解居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亲子关系情况,笔者利用网络方式对所在职高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意外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回答:亲子关系比之前更加良好,亲子间能够互相提醒、及时劝阻、彼此理解、及时解决。部分同学还表示,亲子间发展了共同的兴趣爱好,能自觉接受父母的建议,做家庭作业。父母对玩手机这件事也不再粗暴反对,学生自己也情绪稳定,能主动关心父母。这和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了解到的:亲子间因为手机管理、学业要求、互动态度等导致亲子矛盾和冲突激烈的状况,有巨大落差。从反馈来看,此次疫情促成了父母和孩子拥有更长时间待在同一空间,面对相同的外在问题,共同应对遇到的危机事件。职业高中的学生,有别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心理上更加成熟,能力上更接近于成人。这种特殊环境下,亲子之间共同相处更容易产生彼此共情:在彼此高度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反思自我、互助支持。

如何将这种特殊情境下的积极的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让学生在“看见父母”、理解父母、反思自我,成长为更加有自信、有担当的独立个体,最终达到“看见彼此”。这是疫情过后,我们也可以在心理课堂上开展的以发展性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活动对象

职业高中学生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认识到父母的家长角色和职业角色,以及自己的潜能;

2.情感目标:感受父母之爱,感受崇敬之情,体悟责任感和使命感;

3.行为目标:承担家庭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树立独立意识和自信。

 

课前准备

1.AB剧剧本3个,眼罩10个,空的易拉罐10个。

2.课前分组,就近分成6人小组,尽可能减少桌子,加大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团体暖身阶段:穿越雷区

教师:疫情期间,老师调查了同学很多在家里的亲子关系,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和家长之间是一种互相扶持,互相提醒,互相陪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完成的这个活动,就需要大家拿出这种信任、合作及彼此之间的默契。

规则:组成六人小组,你们就是穿越雷区的亲人、战友。其中1人指挥,其余5人蒙住眼睛,从老师布置的雷区当中穿过。以走出雷区人数最多的小组获胜。比赛后请同学谈谈体会。胜利的小组固然满怀欣喜,感受到了组内同学间的互助和支持。失败的小组,需要老师引导,怎样避免过多的指责,传达对队友的理解和鼓励。

设计意图:通过暖身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更好得开放自己。实现了疫情期间亲子关系的再现。

 

二、团体转换阶段:疫情时刻

教师:在这个特殊的假,大家经历了不一样的故事,有很多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说说跟父母有关的“假期之最”。组内分享后,每一组派代表分享一下你们组觉得最有意思的故事。老师也根据课前采访,先举几个例子:

最意外的组合:假期里跟父亲一起打游戏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最顽固的父母:在我的再三动员之下,父母终于不出门了,安心宅在家。

最可爱的老妈:老妈终于不管我玩手机了,想玩多久玩多久。

最意外的收获:假期宅在家里,因为一日三餐都要自己做,尝试了自己烧菜给父母吃,解锁了新的技能。原来我是如此的能干。

最诚挚的道歉:爸爸派我去买口罩,我出去找了很多地方,但是没有买到口罩。回去爸爸把我臭骂一顿,以为我随便应付他。后来他自己出去了解了一下,发现真的是全城断货,回来跟我道歉了。

……

设计意图:应用叙事法重构认知,重新感知生活中被遗落的细节,进一步具体化对父母的理解。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过,孩子只有在经历中才能收获掌控感和自信。父母如果足够看到孩子对掌控感的渴求,创立机会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庭甚至社会事务,将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自我掌控感,提升孩子应对事情的能力。活动看似叙述亲子之间的故事,实则再现了同学们疫情中的承担,通过叙述,在团体中获得认同,得到强化,增强自信。

 

三、团体工作阶段

1.剧本表演:人在疫途

教师:肺炎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宅家经历,也凸显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家庭之最。大家明显感受到,疫情期间和日常生活,面对差不多的情景,父母的反应差异,以及自己行为、情绪情感上的差异。老师事先准备了几个剧本,邀请大家演一演,最好每个小组自编自导自演,也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剧本基础上,按实际情况进行改编,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场景。

【剧本一】

A.疫情期间:小陈懒散地躺在沙发上,旁边是吃了一半的零食,手里握着手机,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父亲看到了,拿过薯片吃了两口,随口问问在玩什么。母亲看到了,也并没有催着去做作业。小陈发现手机上疫情数据的变化,告诉父母:确诊人数还在增加,不要出去,安心宅家。

B.日常版本:小陈懒散地躺在沙发上,旁边是吃了一半的零食,手里握着手机,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父亲看到了,一顿数落:像什么样子,每天只知道玩手机,把手机给我!母亲看到了,说你爸说得对,马上去做作业……小陈交出手机,进了自己的房间,重重地摔上门,表示抗议。

【剧本二】

A.疫情期间:阿杰给父母做起了小菜,教会了父亲打游戏,并跟父亲搭档打游戏。没等父母催,阿杰会主动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做作业。

B.日常版本:阿杰从不做家务,经常把家里弄乱不收拾。引来母亲一顿唠叨。偷偷关门或半夜打游戏,也不敢让父母知道。跟父亲交流少。做作业能拖就拖,能不做就不做。

【剧本三】

A.疫情期间:正在看肺炎疫情新闻的萱萱,因为一则新闻流下了眼泪。新闻里讲到一位54岁的司机,在武汉义务接送医务人员,不幸感染肺炎去世,并于当日火化。萱萱的父亲正是一名司机,肺炎疫情期间仍然坚守岗位在上班。

B.日常版本:因为父亲是一名普通司机,学历也不高,萱萱觉得很多事情他不懂,也没时间跟自己交流,更不会好好指导自己。跟父亲的关系一直比较冷淡。有时父亲教育自己,她也觉得毫无道理,觉得非常烦躁。

设计意图:通过AB剧的演绎,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演绎家庭里的场景以及观察他人的演绎,再次得到自己的体悟和成长。这个符合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人的潜能随着对社会的适应与再学习而不断增长。

 

2.深入讨论:疫动我心

教师:请同学们分别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以下问题。

讨论一:同样的场景,为何父母和自己的反应都会发生变化?

1)家长的可能原因:疫情期间,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和家人的健康;生活变得简单,关注点和压力源减少到最低程度;家长自己天天在家也无聊,更能理解孩子活泼好动,关在家里更加难受;疫情期间有更多时间心平气和地交流,不会像平时那么急;平时更在意孩子的学业、生活习惯、人生态度等问题;工作累了或者遇到压力,回到家看孩子表现无法达到内心期待,1+1大于2,就会有更多责骂、拒绝、愤怒等不良情绪和行为。

2)学生的可能原因:平时自己视而不见的快递员、清洁工、司机、保安等普通而平凡的岗位停了下来,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普通岗位的重要性,同时理解了日常生活中父母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长时间在家有更多机会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关切;对父母从事的岗位的崇敬之情,会让学生反思自己日常所思所想,重新去理解父母对他们的“唠叨、指责和教育”;疫情中彼此关心、更多交流,唤醒了学生自身的成就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讨论二:看似截然不同的反应背后,不变的又是什么?

教师: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家庭。对家庭来说,父母和孩子同样重要。日常生活中,看似父母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实则孩子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更能承载一个家庭的未来。不管家庭处在什么阶段什么环境,不变的是:家庭中的每个人都承担了一份责任。

设计意图: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平时对学业的要求,是父母希望孩子完成学业后能过更好的生活。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管控,是希望孩子身体和生活方式更健康,更加着眼重要的人生责任和使命。疫情期间,直白地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不让外出等方式,是更加直接地表达这种父母之爱。本质上都是爱,爱的表达不一样而已。

 

四、团体结束阶段:疫动我行

教师:面对危机,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同样重要,每一个人都肩负责任和使命,为自己负责,为家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渡过危机,依然如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如何看见彼此关照彼此,让爱在我们身边流动,让责任在我们肩头闪光呢?

【任务单】

父母是成年人,但                                                  

父母有时候会非常难以沟通,但                                      

父母可能不是很合格,但                                            

父母有自己的缺点,但                                              

父母或许不是人群中最优秀的,但                                    

……

我是一个高中生,但                                                

我虽然未成年,但                                                  

我是父母的孩子,但                                                

我有自己的缺点,但                                                

我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但                                          

……

设计意图:这种头脑风暴形式的任务单,是集体思维的碰撞,最大程度地展现了同学们经过团体活动后重构的认知和习得的行为。在教室里展示,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共享再次分享给每位同学,经过沉淀和复盘,相信会对同学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活动反思

如何理解父母,反思自我,成长自我,相互支持?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一个课时的时间,完成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学生刚有触动,就被拉入下一环节的情况。所以“人在疫途”这一环节,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会AB剧情的反转,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起到替代强化的作用。疫情,既是危,也是机,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之下,屏蔽了很多干扰因素,把家庭成员之间的那种爱与责任凸显了出来,给未经世事的学生强烈的心理触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性课题。

当然,本活动课的对象是职业高中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有很大区别,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弱,自信不足,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特点。特别是在疫情面前,学业压力对职业高中的学生和家长影响较小。所以,笔者在活动设计中采取教师预设内容与学生现场体验、分享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反思自我,促成家庭中的爱和责任。对于学习焦虑强烈的家庭,“看见彼此”可能就需要适当调整一下角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315000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