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你的感受,我懂——高职生同理心辅导
在线阅读
你的感受,我懂——高职生同理心辅导
时间:2018-04-16 15:52    点击:        作者:黄美蓉

                                                                                           你的感受,我懂

——高职生同理心辅导

黄美蓉

 

 [摘要]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追求人格和精神独立的过程,尤其到了髙职阶段,学生对人、事、物越来越习惯于自主判断,这无疑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在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时,难以做到及时准确地理解他人,总是立足于自我的立场,考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很少从他人的立场来看问题,这往往引起人际沟通中理解的困顿与阻碍。面对理解障碍,传统的心理辅导方法是认知修正法,即通过改变认知达到修正的目的,但有时很好的教育建议会变成"有道理没效果”的语言。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已习惯从自身角度去理解与思考,这样是很难听进说理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即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帮助他们感知他人的感受与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与观点,体察他人的情绪与体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关键词]团体辅导;同理心;高职生

 

 

【活动对象

 高职学生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认识同理心,掌握培养同理心的几点技巧。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活动体验,感知同理心的意义和价值。

3.行动目标:通过案例研讨中的反思与表达,学习增强同理心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准备“腾讯十二年相伴”“认识同理心”视频材料。

2.准备同理心训练活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视频找细节悟体验

1.观看视频

引导语:腾讯公司在2012年推出了一个公益广告视频,名称叫《腾讯十二年相伴》,视频内容特别精彩和动人,我们一起来看看,并讨论哪些内容与细节打动感染了你。

2.寻找细节

学生分享交流视频中感人的细节。

1)儿子打开房门,正好碰到母亲送缝补与洗涤好的衣物,以为母亲在门外偷偷地监察自己的学习,生气的眼神让母亲欲辩无言。

2)母亲总是不会调节电视节目频道,请教儿子调节方法,儿子显得不耐烦。

3)儿子出国读书,家人在机场为他送行,母亲伸手想摸摸他的脸,他却挡开了,母亲很失落。

4)为了方便与儿子联系,母亲注册了专属于儿子的QQ帐号:好友栏中唯有儿子一个好友。

5)母亲不会拼音打字,但坚持边查字典边键盘输入,每每长时间练习打字,都费眼神累胳膊。

……

3.感悟体验

正如视频中展示的细节,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或许都曾经历过与父母的对抗时期,产生过与父母言语中的冲突,说过伤父母心的话,做过让亲友难过的事,如何调整与父母的交流态度,建构“你的感受,我懂”的新型沟通方式,重塑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是下面主题活动探讨的主要内容。

二、主题活动----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引导语:青少年正是追求人格和精神独立的时期,他们开始具有判断是非、自主行事、坚持原则等优秀品质,但是难免在行动中过于急躁,显得冲动与固执,不善于理解他人。而消除人际互动中误解与偏差的重要技能就是要拥有一颗“同理心”。

1.观看视频,认识“同理心”

观看寓言故事改编的视频,理清“同理心”概念。

寓言故事:在一个牲口棚里关着一只绵羊、一头奶牛和一头猪。有一天,被主人抓住的猪拼命地大声哀号并剧烈地挣扎抵抗着,一旁的绵羊和奶牛露出不屑的神态并说道:主人也常常抓我们,我们并没有像你一样大呼小叫,你有必要那样吗?猪回答道:主人抓你们只图你们的乳汁和羊毛,但抓我是要宰了我取我的命呀。绵羊和奶牛听后默然无语。

    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才能明白对方的处境和思想,理解对方的情绪与行为。而这份理解就是“同理心”的表现。所谓同理心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位置和角度上,设身处地去感受、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并把你的理解传递给对方,从而有效促进人际沟通与交流的一种方式。

“同理心”产生有三个层次:(1)辨识——先要感知与体察当事人的内心世界。(2)理解——其次要理解与接纳当事人的感受与观点。(3)反馈——把新感知反馈与传达给当事人。

2.行动起来,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一种能够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加以提高,基于同理心产生的三个层次,形成三方面重要的培训项目:(1)是否置换看问题的角度;(2)是否正确辨识情绪内涵;(3)是否倾听并尊重对方的感受。

下面我们来做相应训练并感悟其中的道理。

活动一:你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了吗?——“人”字游戏

师:请你们用双手的食指,构搭一个“人”字字形给大家看。(注意:“给大家看”重音标读。)

(预设:在操作中,大多数学生比划的“人”字都是左手食指高于右手食指,形成一个自己方向看的“人”字,经过多次重音标读“给大家看”后,同学们才恍然大悟调整为一个反向的“人”字,即右手食指高于左手食指的“人”字字形,这种反向的“人”字字形才是大家眼中的“人”字。)

师:这个游戏说明两点,一是在潜意识中,人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自然地从自身角度去回答问题,从而落入自我的陷阱。二是从自己角度认为正确的答案恰恰在别人眼中是错误的,我们眼中看到的真相跟别人眼中看到的完全相反。因此学会换位思考是解读别人感受,学会读懂别人的重要方式。

活动二:你能正确理解对方情绪吗?-----情绪辨识

师:情绪具有传情表意的信号功能,它通过人说话时的语气节奏与声调、面部肌肉运动与表情、身体姿态与肢体语言,传达着丰富的情绪内涵,因而我们需要“察其言观其色”洞察情绪的本领。下面请同学们仔细揣摩并辨识案例中小宇说话时的情绪内涵,并给出合理的情绪疏导建议:

小凌是个理科学霸,特别是数学成绩一直领先。但他最近的数学成绩徘徊不前,情绪有点消沉,放学后,他主动找你这个好朋友聊天并诉说着……

                          情境一

小凌说:“真奇怪,最近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复习我的强项数学,可成绩还是提高不明显。为什么?”小凌表达的意思是抱怨?无奈?表达意见?征求建议?

师:小凌的一句“为什么”,表达了他愿意与你这个好朋友共同探讨成绩提高不明显的原因,并真心希望得到有效建议的愿望。所以他的情绪表达的言外之音是征求建议,你可以和他一起分析数学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你的合理建议。

                               情境二

小凌说:“唉!最近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复习我的强项数学,也不知道怎么搞的,成绩还是提高不明显,唉!” 小凌表达的意思是抱怨,无奈,表达意见,征求建议?

师:小凌语句中的两个“唉”,表达出了情绪上的无助与无奈。小凌的无奈情绪,显露了他开始对自己学习能力的怀疑,作为好朋友的你可能需要安抚其情绪,并帮助他一起分析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成绩策略,达到安抚其情绪的目的。

                                        情境三

小凌说:“最近我用整整一周的时间来复习我的强项数学,可是这次考试成绩还是原地踏步,老师出的什么烂题呀!” 小凌表达的意思是抱怨,无奈,表达意见,征求建议?

师:显然,小凌的情绪表达中抱怨成份多。这时小凌的当下主导情绪是抱怨,理性的劝解与告诫并不适合他情绪的宣泄,所以作为好朋友应当做个很好的听者,倾听他的诉说与苦恼,同理他的感受与无奈,合适情况下还可表达一些理解性的共情抱怨以减弱当事人的情绪反映。      

活动三:你愿意倾听并尊重对方的感受吗?——对话训练

师:同理心的核心表现是“用尊重的心态去倾听、去理解对方的感受”,包括三个渐进过程:(1)认真倾听,不做价值判断;(2)仔细体会对方感受,真正与他共鸣。(3)必要的反应,令对方知道对他的理解与尊重。

老师准备三个对话情景,按照上述同理心的表达要求,设计对话。

1)小明课堂习题正确率很低,被老师批评了几句,并要求放学后留校补课,小明气呼呼地嘴里不停嘟囔着什么。

老师同理的表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雨天,妈妈叮嘱18岁的女儿: “外出记得一定要穿雨衣,否则淋湿要感冒生病的!”女儿: “我才不穿,老土死了!

妈妈同理的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杰: “爸,我们班的语文老师真差劲,把我的作文退回重做,我以后再也不愿意为老师做事了。”

爸爸同理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老师对情景1进行示范,首先指出传统的对话:老师说:小明你气呼呼地不服气,老师留你补课是为你好啊;小明,老师批评你几句,留你补课,难道还做错了?小明,你如果不愿意听老师的安排,我可要把你的家长请到学校里来,请他们来评评理了。其次示范同理心的对话:批评与留校的处理,你都不想要,是吗?你很害怕留校,怕被同学取笑,怕被父母知道,是吗?做错题也不是你希望看到的结果,是吗?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有什么好办法既不占用你课余时间又能把今天课堂所讲的知识点消化掉,好吗?……最后,比较两种对话方式的不同,理解同理心对话的精髓。)

师:透过同理心对话的训练,我们看到原来沟通有不同的方式,同理心的倾听与对话,带给对方内心被了解被尊重被珍惜被懂得的感受,从而使对话由原来的抱怨、挑剔、责怪转换成理解、谅解、鼓励,使人际沟通达到“说者想说、听者愿听”的境界!

三、实践活动:你倾诉,我同理

同理心并不是简单认同,更不是同情。首先,要深入自己内心寻找认同的基点,挖掘阻碍认同的不良情绪的投射。其次,要跳出自己角度,站在对方角度上去理解与思考。最后,传递你的理解,引起对方的共情与自我审视。这样在同理的关系上所产生的人际沟通会变得包容与融洽。

师: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同理心原理来处理案例中的对话沟通。

 

地点:学校食堂小炒部

时间:中午1200

事件:同学聚餐,小王请客。学校食堂小炒部客人爆满,他们等了半个小时终于在大厅有了座位,可是点好菜后,菜却迟迟不来,小王饥肠辘辘,情绪焦躁——

小王:服务员,怎么回事啊?我们都快等了半个小时了,菜怎么还不上来啊!

服务员:今天客人太多,你们再等会吧。

小王:再等!再等就成饿死鬼了!

服务员:那没办法

小王:什么态度!要不是看中你们的菜好吃,我早就走了。

服务员:那随便你。

小王暴跳如雷:这样的服务态度,这个店迟早关门!!!

说完便愤然离去。

师:这位服务员的态度、言语显然是不合适的,只是从自身角度一味解释原因,撇清自己的职责,是一次失败的招待。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同理心的方法,站在顾客的角度重新设计对话,扭转局面,要求:小王和他的朋友们会耐心等待下去。

师:在解决问题、扭转局面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提升同理心有怎样的深入理解或良好建议?

    四、真情告白,同理同心

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告诉:我们要不下论断地、尊重地、用心地去倾听,要用真实的、理解的方式去回应对方的心里感受,要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去思考。现在,就借《腾讯十二年相伴》中儿子的视角,请同学们以“你的感受,我懂”为题写一封给母亲的告白信。用同理共情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使人际关系变得亲近、愉快、和谐。

 

 

【活动反思】

   此次辅导活动的主题是同理共情的“同理心”,要取得辅导活动的成功,首先需要“同理”,即凸显心理辅导的体验感悟。老师不强调知识的落实,不忙于知识的给予,不急于给学生一个定论,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系列可操作性活动,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参与中深入地体验与感悟、交流与反思,从中真切地收获与成长。其次需要“共情”,即老师的真情实意。老师在辅导中要付出真心、传递真情,要以朋友的身份,真心与学生交流,静听学生心声,才能赢得学生信赖,才能打开心扉,才能真心倾吐,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取得辅导的良好效果。

    注:本文刊登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2期。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214044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