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武汉”:所感,所想,所为,所长
在线阅读
“武汉”:所感,所想,所为,所长
时间:2020-02-26 20:44    点击:        作者:缪 群

 

【设计理念】

2019年底开始的武汉疫情,是我们中学生从未经历过的突发社会事件。在这次经历中,学生们会有很多感受,会思考很多问题,产生很多的想法。寒假中,学生们“宅”在家里,虽然可以通过网络和外界有交流,但毕竟带着虚拟和距离;同时,初中生的思辨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他们收集到的信息可能在脑子里面“搅成一团”或者带着片面性。等到疫情过去,学校开学,孩子们从“宅家状态”进入自己熟悉的班级,见到久未见面的同学和老师,必定带着一肚子的话想要倾吐,而“新冠”必定是他们见面最热衷的话题。各种各样的信息(或真实或虚假,或合理或不妥)在学生中传播,势必会扰动他们“闷”了很久没有得到很好宣泄的心理。

如何让带着这样心境的孩子们很快静下心来投入到正规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是学校和教师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与其议论纷纷、遮遮掩掩、沸沸扬扬,不如“一吐为快”并做适时的引导。开学返校后第一节课,班主任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一堂心理的主题班会课,在一个安全、平和的环境中,让学生们把经历新冠疫情过程中所有“想说没有说”、“说了没有说够”的话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够、说透,然后方可安下心来,面向未来进入当下的学习和生活。

此外,这次新冠疫情经历也是学生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对学校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教师可以利用这段经历强化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对于自己、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的使命感。

活动对象

主疫区和边缘疫区的初中学生均可。

【活动目标】

1.创设安全和谐环境,让学生在同伴面前充分表达针对新冠疫情想说的话。

2.带领学生感知自己在疫情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了解自己和其他各个层面(国家、社会、普通大众等)在过程中的应对,懂得“尽职、尽责、尽力”和“为应为、为可为”的道理。

3.强化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对于自己、家庭、社会、国家、民族、人类的使命感。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同学分成6组,分组团座。

2.教室内需有空间做热身游戏。

3.各小组分配一张卡纸,一支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团体热身阶段:身体打招呼3-5分钟)

1.教师导入:同学们,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假,我们又回到我们的课堂。同学相见,分外亲切。让我们先跟自己身边的同学打个招呼——嗨——

除了说“嗨”,我们今天还需要你用一些别样的方式跟同学们打招呼,然后告诉TA“见到你好高兴”。(教师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然后伴随着节奏布置:)请找两个同学用手掌打招呼——请找两个同学用手肘打招呼——请找两个同学用脚尖打招呼——请找两个同学用额头打招呼——请找两个同学用背打招呼。

谢谢大家的参与,回到课堂的感觉真是温暖而可亲。

操作注意:这个热身活动比较轻松,适合边缘疫区(非湖北主疫区)的班级。湖北主疫区的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可能班级中有学生或者他们的家人在这场战疫中感染甚至去世,所以可以选择其他活动或者不做这个活动。

二、团体转换阶段:自由回答——关于武汉的那些事(5分钟左右)

1.教师:2020庚子鼠年的春节,对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难忘的春节。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被一个词牵动——武汉。

2.设问:关于武汉,你知道哪些常识呢?

教师用较轻松的口吻出示填空题或者选择题,让学生争相回答:

它是(湖北省)的省府所在地;武汉由(武昌、汉口、汉阳)三个镇组成;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四大楼阁之一的(黄鹤楼);武汉有(7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其中武汉大学最有名的花是(樱花);武汉有万里长江第(一)大桥;武汉的市花是(梅花);武汉有着(中国威尼斯之城)之称;有非常有名的小吃(热干面)。

关于武汉,同学们还知道些什么?邀请1-2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

新冠状病毒,肺炎,最早封城,英雄城市,等等。

3.教师小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武汉,是一个九省通衢的重要城市,是中国中部的“老大”,那里曾经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迎战过1998年的特大洪水,所以,之前武汉之所以全国闻名,那是因为它是一座重要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这次武汉世界闻名,那是因为这个春节由武汉开始并传播到全国各省各地、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过去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武汉”一定给你留下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思考,你心里有太多关于“武汉”的话想跟同学们说一说。今天,开学的第一节课,老师将跟大家一起谈一谈关于“武汉”的这个话题,我们的活动主题是《“武汉”——所想,所感,所为,所长》。

三、团体工作阶段:小组讨论——关于“武汉”的所想,所感,所为,所长

1.我们的所想、所感和所为(10分钟左右)

1)教师布置小组讨论题。讨论的规则包括下面三条:

l  每一位同学都开动脑筋充分思考并积极发言;

l  把关键词写在卡纸上,并准备全班发表;

l  讨论时间为6分钟。

讨论的题目是下面三个:

l  在寒假抗“疫”的这段过程中,你在哪里?你在身边看到、听到了哪些事情、哪些信息?

l  面对这次武汉新冠疫情,你有哪些想法和感受?

l  你和你家人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经历了些什么事情?你们是怎样应对的?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真实的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多多益善,而后全班分享。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呈现的答案大概会有:

农村里,城镇上,医院里,隔离点……

网络谣言,关于口罩,社区防控,每天公布疫情发展,为武汉捐赠、加油,……

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可能呈现的答案大概有:

紧张,害怕,慌,恐惧,担心;烦;沉重、压抑;焦虑;难受;悲伤;同情;无能为力;震惊,措手不及;生气(吃野味,出售假口罩等);希望(快点结束、有好政策,医护人员平安);骄傲自豪感动感恩钦佩(钟南山、医护人员、祖国);相信、坚定、振奋;温暖;平和平静安心没什么影响;知道平时枯燥的读书学习是多么难能可贵,身体健康是多么幸福;这件事情很严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第三个问题,学生可能呈现的答案大概有:

(主疫区学生可能会说)躲在家里担惊受怕,看到身边、邻居、家人确诊和疑似的恐惧,到医院看病,生离死别……

(边缘疫区学生可能会说)延迟上学,上网课;宅家,不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不拜年,不聚会;关心疫情动态和防控疫情知识;献爱心,尽绵薄之力;出门戴口罩、手套;注意卫生,消毒、洗手、换衣服等;开窗通风;吃熟食,不吃野生动物;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不信谣不传谣;提醒家人、长辈,宣传;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提高免疫力,避免感染……

2.我们的所“长”(成长)(20分钟左右)

1)教师引导:这场战“疫”中,我们虽然有一些紧张害怕担忧,但是我们有更多的相信和希望。我们携手攻坚,为我该为,为我所为,而我们必将在其中不断成长。今天我们坐在教室里再去回顾这场战“疫”,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脑海中,都会出现很多记忆犹新、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比如,下面这些:

2)教师播放视频三个视频、一张图片,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个视频是:

l  钟南山关于新冠病毒的论述和提醒,以及“武汉原本就是英雄城市”(剪辑片段);

l  医护人员的感人照片,配上音乐(剪辑);

l  河南护士刘海燕与女儿“隔空拥抱”。

教师结合上述视频设问 :这三个视频带给你哪些感受和想法?

学生可能呈现的答案大概会有

无比感动,泪目,爱,希望,尽职尽责尽力,伟大,国之重器,有血有肉,心疼他们,我们有责任好好学习对得起他们……

一张图片:武汉医生李文亮。

教师设问:谁能讲一讲李文亮医生的主要事迹?李文亮医生是为什么引起国人关注的?

学生可能呈现的答案大概会有:

说真话,坚持做医生的责任,精神可贵,难受,可惜……

3)小组讨论:经历战“疫”的过程中,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还有哪些人、哪些事情打动到你?另外,你听说有社会上有哪些不合理行为、不和谐音符?在小组里自由分享你的看法,然后派代表分享。

学生可能呈现的答案可能会有:

医护人员,国家领导人,逆行者,李兰娟,各类人在过程中力尽所能(运输、送餐等)……火神山雷神山,军人出征,武汉疫情爆发1217个普通人的故事,“人肉”带回医疗物质……不听家人劝告和社区规定,串门,打麻将,不主动隔离,过分恐慌,武汉人在外受到不公正待遇,制造和销售劣质口罩,制造或者传播谣言……

4)经过这场疫情,你有哪些收获和成长?这段经历对你以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可能有呈现的答案大概有:

武汉好了大家才会好,个人与国家是命运共同体;武汉把中国紧密连在一起;中国是最坚实的后盾,为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而骄傲;一个人,一个家;一群人,一国家;与病毒不共戴天,与国家患难与共;不能旁观,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说真话,不信谣言不传谣言;遵守规则……

让自己更坚强、更强大;更爱国;提高责任感;更珍惜学习机会;要为国争光;对祖国充满自豪和信心;突然想做医生了……

四、团体结束阶段:送一片祝福,春暖花开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针对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识到我们的所想、所感、所为,现在内心肯定充满了激动和感动,老师相信在我们的心里也一定有了很多的成长。我们知道,所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不如意终将过去,我们的心里永远都充满了希望;我们相信,越过生命的零度,迎接我们的必定是春暖花开、阳光灿烂。

元旦节前,网上有很多图片,说“2020”,在我们中国话里面的谐音是“爱你,爱你”。

让我们带着“武汉”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成长、带着所有美好的爱和祝福,开启我们的学习新征程。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