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高中生人际关系现状与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且对于青春期的个体来说,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同伴关系的重要性逐渐超过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成为影响高中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高中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各种烦恼和问题,往往是因为在这个时期的人际界限意识不够清晰,或者是羞于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人际界限导致的。
【活动理念】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关系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临床心理学家Ryan Howes认为在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之前,我们需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让我们感觉舒服,什么会让我们感到害怕;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希望被怎样对待。在这几点上越是清晰,我们会越是知道该如何建立个人边界。相反,如果对于自己的偏好都是模糊的,我们很容易就会被带着走,而这时我们会感到自己只能一直迁就对方。随着关系发展,还有可能会“莫名其妙就受了伤”。
自我边界是让我们拥有更满意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一个成熟的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首先是一个自我边界清晰的人。他既能承担自己的责任,又能拒绝不恰当的要求;既能觉察自我的需求,又能够读懂对方;既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自己的人际界限。
2.情感目标:体验到分享自己的人际界限带来的轻松感。
3.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维护人际界限的方式。
【活动重难点】
了解自己的人际界限,懂得维护自己人际界限的重要性,树立维护人际界限的意识。
【活动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活动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活动准备】
歌曲、视频材料、活动清单、制作教学ppt。
【活动时间】
40分钟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5分钟)
导入活动:我爱记歌名。
播放四首歌曲,并让学生快速猜出歌名:周华健《朋友》、谭咏麟《朋友》、毛阿敏《永远是朋友》、陈奕迅《最佳损友》。
教师:以上四首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朋友。
教师:对了,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发现好多描述友谊的歌曲,这些歌曲都很有意义。这节课在动听的歌声中,我们一起来讨论朋友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以歌曲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同时快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二、课程展开(30分钟)
(一)观赏视频,引发思考
分享视频《I wanna be your friend》,该影片由东京艺术大学的学生创作,讲述的是一个通过改变自己来交朋友的小泥偶的故事。
提问:
(1)你们怎样看待视频中小泥偶的交友方式?你们愿意和小泥偶做朋友吗?
(2)在茫茫人海中,你们是如何认识新朋友的?
学生回答。
教师:在刚才的《I wanna be your friend》视频中,小泥偶为了交到新的朋友,特意去模仿对方的行为,甚至不惜改变自己的外形、喜好等,貌似小泥偶并不是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到底需要什么,不喜欢什么。那么同学们知道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需要什么,讨厌什么吗?请尝试着去完成活动清单——我的友谊界限。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视频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并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下面的环节做铺垫。
(二)完成清单,小组分享
活动清单:
在与朋友相处中,我讨厌
1.
2.
3.
4.
在与朋友相处中,我需要
1.
2.
3.
4.
教师通过适当的自我暴露(比如在与朋友相处中,我讨厌自私自利的行为;在与朋友相处中,我需要朋友在我吐槽和抱怨时候可以耐心倾听),引导学生完成活动清单。学生完成清单后,先在小组内进行分享,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在全班范围内分享。提醒其他学生要认真聆听。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与朋友相处中讨厌的部分和需要的部分,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友谊界限了。有些同学不喜欢朋友开过分的玩笑,有些同学讨厌朋友太八卦,不尊重别人的隐私,有些同学需要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有朋友的支持和陪伴,有些同学则需要朋友在自己伤心时讲冷笑话……如果我们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明晰自己感情的需要和界限,那么一定更容易收获更持久,轻松的友谊。
设计意图:首先以清单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友谊界限,其次在全班分享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周围同学的友谊界限,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界限。
(三)心理科普,了解界限
教师:我们的人际界限不仅有身体上的,也有情绪上的,它能够反映出个人对人际关系中自我身心状态的认识和要求。
武志红老师认为人际关系中的界限有三层:地理界限、身体界限和心理界限。地理界限是你在地理空间中的归属感,例如这是你的书,那是你的桌子。一般越过地理界限的行为,会让你感到财产侵犯。第二层是身体界限,也就是让你感到安全的行为距离。一旦越过这个界限,你就会感到安全侵犯。第三层是心理界限,越过这一层,你会感到隐私侵犯。这三种界限是交织的关系,它们有可能同时被侵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人际界限的三个层次,要树立“界限意识”,最关键的一层就是建立和守住自己的地理界限。
(四)共同探索,维护边界
情景展示:请学生在生活中曾经遇到以下情况的举手。
(1)你觉得朋友的做法让你不舒服,但是出于礼貌或者爱心,你忍了。
(2)你觉得朋友的要求超过了你的承受能力,但是为了不让对方失望,你接受了。
(3)朋友的玩笑,让你觉得被冒犯了,但是朋友一句“开玩笑而已”,你把怒火压住了。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反馈来看,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我们会遇到人际界限被侵犯的情况,导致我们不舒服,甚至破坏了人际关系。可见对于我们来说维护友谊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建立和守护自己的边界感呢?
小组讨论,派一个代表在全班分享。
教师:同学们分享的方式非常棒,最后由老师来进行总结:
(1)明确你有建立人际界限的权利。建立人际界限是建立自我认同的过程,也是自我保护的方式之一。只有自己建立清晰而坚定的界限,别人才会尊重它们。
(2)分辨出哪些是你无法接受的行为。回想你经常遇到的场景,想想它们是否与人际界限有关,写下你的感受和平时的处理方法,再写下能表明你人际界限的行为。
(3)别人的需求和情绪不一定比自己的更重要。学会将自己放在首位,为自己建立边界,足够的自尊与自爱才会让人际关系变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迁就他人。
(4)学会拒绝。如果你因为担心冒犯他人,而不去表达自己的不悦,你的人际关系反而会受到损害。表明个人界限并适当地拒绝,反而有助于关系的发展。
(5)尊重别人的边界.守住自己的边界先要尊重别人的边界。
设计意图:以情景的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人际界限被侵犯并不是罕见的情况,如果我们不重视的话,我们的人际界限很容易受到侵犯或者我们去侵犯了别人的人际界限,促使学生共同去探索维护人际界限的方式。
三、课程结束(5分钟)
(一)名言分享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被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又会感觉寒冷。
马克·吐温说: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二)结束语
教师: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我们拥有适当的边界感,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才能为自己带来尊重,才能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
设计意图:以名言的形式升华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保护自己人际界限的同时,也尊重朋友的人际界限。
【活动反思】
笔者平常在学校的咨询室里,常常遇到因为友谊出现问题前来咨询的学生。关于人际关系这个主题,经常出现的关键词是嫉妒、占有欲、友谊边界、意见不合等,而对这些困惑的澄清与问题的解决皆是走向处理成熟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在课堂上学生分享活动清单“我的友谊界限”,当分享自己在与朋友相处中讨厌的行为时,几乎全班每个同学都能说出一两点自己不喜欢的行为。作为教师听到学生的回答,心里也默默反思自己是否曾经在无意中做了让别人不舒服的事。因此在这一环节,笔者会特意提醒全班同学认真聆听,分享自己的人际界限,同时也去了解同学的人际界限,做到互相尊重。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林百欣中学,汕头,515041)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