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析】
每一种情绪背后都有其积极的意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很多人在遇到让自己不舒服的情绪时,往往试图忽视它或逃离开,其实这样也许恰恰失去了一次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学会拥抱情绪,聆听内心真实的声音,它便会带来巨大的能量。本课旨在通过角色扮演和冥想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并掌握一种管理情绪的新方式,那就是觉察情绪,即学会探索情绪背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体会内在的想法和需要,从而帮助自己采取合适的行动,使积极的改变得以发生。
【学情分析】
高中生调控情绪的方式往往有两类:一是隐藏自己的情绪,保持单方面的克制,但长期压抑情绪易导致心理和躯体内部张力增大,造成亚健康状态。当个体不能承受时,容易以爆发的形式表达或者迁怒于不相干的人;二是转移情绪,即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从当前情绪状态中离开。这两种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调控情绪,更不能利用情绪的积极力量促进自我成长。因此,要让学生意识到情绪只是一个信号,我们要学会在第一时间觉察并理解它,然后富有智慧地处理,这样它就能成为心灵的养料,让内心更加强大。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自己在某种情绪状态下的内心感受,并解释其背后的想法和内在需要。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视频故事引出觉察情绪的意义和方法;在扮演情绪“小人”的过程中,体验觉察的过程和力量;最后以冥想的方式进行自我觉察,从而对自己的情绪有更深的认识和发现,促进学生接纳并创建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意识到情绪背后的积极力量,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让自己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
【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提高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觉察力,探索自己出现某种情绪的内在想法或需求,促进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活动难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真投入,积极领悟,并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迁移运用。
【活动方法】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运用活动法、讨论法、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觉察自己内在的感受并探索原因,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自制小视频,放松音乐,冥想指导语等。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抱一抱(4分钟)
活动流程:教师讲述一个故事,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做相应的情绪动作。
动作提示:如果感到开心你就挥挥手;如果感到生气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害怕你就做发抖状;如果感到伤心就两人一组抱一抱。
故事情节:丁零零,上课了,这一节是你最不喜欢的数学课,正当你慢吞吞地拿出数学课本时,班主任突然进来宣布:数学老师有事,这节课自习,你一听特别开心(停顿)。等班主任走后,你马上拿出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正当你看得兴起的时候,书突然被抽走了,你感到很害怕(停顿),扭头一看,原来是同桌恶作剧。你很生气(停顿),大吼一声:“把书还给我!”没人睬你,你小心翼翼地回头一看,班主任正站在你背后看着你,你害怕极了,只听他笑眯眯地对你说:“这本书看起来很有趣,放学后交给我一篇读后感哦!”你感到很伤心(停顿),心里感慨:老师,还是你高!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都将自己的内心感受用相应的动作表达出来了,感觉很舒服、很放松。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会有外在表达和内心的感受不一样的经历?为什么?
设计意图: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引出主题。
二、情绪密码(8分钟)
在生活中,有时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我们的表面情绪和内心的真实感受并不一致,但如果某一类情绪经常出现,而我们却一味地忽视它、推开它,内在的真实感受常被隐藏起来,那么这对我们的情绪会有什么影响?
(一)观看视频《头脑特工队》的3个片段
思考:莱莉在新环境经历的一系列事件中,她表现出来的情绪和内心的感受一致吗?在什么情况下,她的内心才获得了安慰以及面对新生活的力量?
教师小结:当莱莉看见破旧的新家,尝试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从失望变得开心起来,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转移自己的坏心情一样。有时这种方法很有效,但当莱莉又遇到球场的失利等事情时,这种方法就不再有用了,她开始变得愤怒急躁。其实她只是用愤怒作为情绪的出口,试图将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但这样做并没有化解掉悲伤,反而使其不断发酵,最终导致她想要离家出走。而恰恰在此时事情发生了转机,她坐在车上,似乎意识到了什么,而后飞快下车、回家、哭泣、表达、获得安慰。这个转折是如何发生的?其实就在于她在车上那一瞬间的发现,这个发现也就是我们今天分享的觉察。
(二)如何觉察我们的情绪
1.仔细体会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停下来,放下习惯性的应对方式,去感受自己的内心。
2.探索自己内心的各种想法。这件事对你意味着什么?
3.发现自己内在的各种需要。你为什么这么在意它?
教师小结:正如视频中的莱莉,当她意识到自己愤怒的背后其实是悲伤,她所谓的“离家”,只是在寻求她所需要的理解和支持,而这是她的父母一直尝试给予她的,她才会毅然下车,勇敢地向父母表达出来,使内在的需要得到满足,这样就从悲伤中走了出来。因此,仔细觉察我们的情绪,是情绪发生积极转化的前提和关键。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故事,让学生发现觉察情绪的意义以及明确觉察的过程。
三、主题活动(31分钟)
(一)情绪千千结
现在请大家帮助小维同学仔细觉察下他内心的困扰,困扰背后隐藏着哪些感受、想法及内在需要。
教师呈现小维的内心独白,内容是:
大家好,我是小维。从小学到初中,我一直是班干,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那时的我生活得很开心。进入高中后,我毛遂自荐担任了临时班长,工作上任劳任怨。没想到在班委选举中,我竟然落选了,我特别伤心。更糟的是,这次的月考成绩也很不理想,我突然感到很恐慌。本来阳光自信的我,渐渐变得沉默了。我开始更努力地学习,每天晚上熬夜到一点,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什么起色。我想自己是不是变笨了,心里常常觉得焦躁不已,无法安心学习。有一次学习时书都拿反了,妈妈看到批评我,我觉得既委屈又很生气。我到底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各组学生假设自己是小维头脑中的某种情绪,在独白中寻找他何时流露出此种情绪,并探索其背后的想法和需要。
请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用语言和动作将其表示出来。
情景剧场:请各组情绪代表及“小维”上台,“小维”将其内心独白娓娓道来。当流露出哪种情绪,哪个代表就将手搭在Ta的肩膀上,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用语言和动作将“小维”的感受、想法和内在需要表演出来。
其他同学作为观察员,仔细聆听,认真感受。教师小结:通过情绪觉察,我们能更清楚地发
现我们内心的需要,看见我们内心的渴望,这会帮助我们进一步理清内心的思绪,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从而不再仅仅沉溺在表面的情绪中。当我们能很好地聆听到内心的声音,会自动找到更好的答案,这就有助于我们采取更适当的行动,而好的改变也会随之发生。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如何觉察和探索情绪背后的感受、想法和需要,并体会到觉察的力量。
(二)穿越时光隧道
请学生跟随音乐和教师的指导语进行冥想,让记忆慢慢回到过去的时光,有一件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回到当时的那个场景,仔细地回想事件发生的各个细节,然后体会自己当时的感受是什么,并尝试理解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受,背后的想法及内在需要有哪些。
指导语:选择一种让自己觉得舒服的坐姿,可以这样:试着保持自己的背部挺直,双肩放松并自然下垂,然后闭上你的眼睛。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随着每次吸气和呼气,随着我们吸气的气流,跟随着它进入我们的身体,感受气流进入鼻腔时的冷、暖,是干燥还是潮湿,感受自己的胸腔随着呼吸所进行的起伏,感受自己腹部的起和落。就这样感受自己的呼吸,就像感受大海的波浪一样,一起一伏。就在这一刻,就在这一次呼吸当中,让自己放松并放下身上所有的负担。如果你的思绪开始漫游,将其重新带回到对呼吸的感觉上来。
现在放开对呼吸的注意,回想过去的生活,在你和父母、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有一件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去回想事情发生时的具体场景。仔细体会你当时的感受,你心里那份强烈的感觉,用一个词语来标记这种感受。在你的思维中,轻轻向它靠近,试着感受它告诉了你什么,它向你表达了什么需要。
现在,默默地、真诚地对它说:“欢迎,这很重要,我确信你是有意义的,欢迎……”如果需要,可以多重复几次,使它更加明确。
当你觉得舒服了,就慢慢睁开自己的眼睛。
思考:在刚才的冥想中,你可能会对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想法有一些新的发现,基于这些发现,此时此刻你会对当时的你说些什么?
学生在便利贴上书写并分享,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教师小结:每个组的分享给我们带来的虽然是
不同的提醒,但都是我们基于对自我的觉察而生发的思考,当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它们就会成为我们生活中随时的力量和帮助,让我们能不断突破自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觉察进行自我发现,并能生成行动,指向未来。
四、结束(2分钟)
也许以前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情绪,你会试图隐藏或转移它,但以后你可以尝试一种新的方式:拥抱它、觉察它。因为情绪只是一个信号,若你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并理解它,问问它向你传递的信息是什么,然后富有智慧地去处理,那它势必会成为你心灵的兵器,帮助你强大起来。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升华主题,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促进知识迁移并获得力量感。
【活动反思】
情绪管理是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一个重要内容,我们总是对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有一个很大的误解,以为一旦出现任何不好的情绪,就应该把它立刻消除掉,把它当作敌人来抵抗或逃避,这样做反而使自己越来越纠结。心理学家武志红和海蓝博士都认为,情绪只是一个信号和提醒,觉察是调控情绪的前提和关键。基于此,对情绪管理模块设计了三个子课题。
本课是高中情绪管理模块中的第一节,后续还有情绪表达和情绪ABC两个课时。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发现表面情绪背后的真实感受、想法和内在需要,这一过程内隐性较强,不容易外化。因此,教学中设计了角色扮演和冥想两个活动,旨在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经过自己亲身的参与和体验,领悟觉察的方式和过程。
此外,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在教学中应尽量将情绪觉察的效果外显化,这时教师的引申和总结就很重要。在冥想活动后让学生给自己写了一句话,学生就会体验到觉察前后的变化,也再次强化了觉察的作用和力量。
【专家点评】
本次课的切入点非常独特新颖,是心理课堂中常见的情绪主题中极为少见的觉察情绪背后的真正想法与内在需要。这节情绪管理课不仅仅停留在觉察这个层面,深层挖掘了情绪内在的各种需要,是一堂有新意、有内涵、有深度的心理课。
从立意上,本节课积极向上,打破了原先觉察情绪—处理情绪的“疏”模式,开辟了觉察情绪—理解需要—积极转化情绪的“导”模式。只“疏”不“导”,学生只能短暂地宣泄、压抑或转移情绪,对其成长并无太大帮助,而“疏导”则会成为学生心灵的养料,让学生们的心灵强大起来,一步步成长为独立成熟的自我。
当然,选择这样的教学内容,必然会带来“学生是否能答到点子上”“学生的思考是否有深度”等疑虑,也非常考验授课教师的功力,需要深厚的心理专业知识沉淀、课堂驾驭能力以及打破限制的勇气来支撑。
专家介绍:李攀,上海市闵行区心理教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学校中级心理咨询师,上海市首届心理测量师,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中心教师资格考评专家,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理事。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芜湖,241000)
选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