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情绪大侦探——小学中年级情绪辅导课例
在线阅读
情绪大侦探——小学中年级情绪辅导课例
时间:2019-08-22 14:06    点击:        作者:林杏雯

 

【活动理念】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指出,情绪调适是小学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在情绪调适中,国内外研究发现,情绪觉察是情绪调适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指的是识别和描述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在校园里,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很好地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而引起或升级很多冲突事件,甚至在事件发生之后无法寻找其中的原因。对许多事件,学生常常还贴上了自己主观臆断的标签“他就是故意欺负我”。基于以上现状,本课旨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在活动中提升学生情绪觉察的能力。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了解情绪觉察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2.了解情绪的内外线索及情绪觉察的具体做法。

3.初步感知自我猜测和旁观者对情绪觉察的影响。

【活动重难点】

重点:觉察情绪产生的内在原因 ,感知情绪“升温”和“降温”的具体做法。

难点:初步感知自我猜测以及旁观者对情绪的影响。

【活动对象】

小学四年级

【活动准备】

PPT,录制视频短片,情绪侦查小组任务单,四人小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阶段——情绪觉察很重要

(一)热身游戏

教师引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口香糖”。

规则介绍:老师说“口香糖”,同学们说“粘什么?”老师说“两个人,粘手掌”。几个人,粘什么,以此类推。

学生离开座位开始游戏。

教师提问:游戏中,大家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是啊!和大家粘在一起很开心,但有时候就不一定了。

(二)引出主题

1.播放视频“踢猫效应”:

老板因为夫人的责骂闷闷不乐,他在公司里批评了员工。这名员工受到了毫无理由的责备,一身怒气回到家就把自己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地去踹身边打滚的小猫。小猫逃到街上,正巧遇见公司老板开车过来。老板因为紧急避让出了车祸被送进了医院。

2.教师提问:这些画面大家是不是很熟悉?你观察到什么?

教师引导:是的,我们的情绪会传染。因为一个人生气,结果一群人都不开心。如果当时是这样的——(出示课件:孩子想“爸爸平时不是这样的!今天肯定因为什么事生气了!”老板想:“太太自从生了二胎,既要照顾大宝又要照顾小宝,太累、太辛苦了!)结果会怎样?

3.小结:如果当怒火升起的时候,我们能及时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设计意图:热身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活动兴趣。通过视频短片“踢猫效应”,让学生感知情绪会传染,了解缺乏情绪觉察力的危害。通过“到带式”的对比,学生认识到及时觉察自己和他人情绪的重要性。

 

二、展开阶段——情绪觉察有线索

(一)觉察情绪的外在线索

1.教师提问:当怒火升起的时候,会有哪些线索呢?

2.体验活动:请一组学生表演某一种情绪,提问:他的心情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过渡:我们可以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生理特征,例如脸红、呼吸加速等线索了解他人的情绪。这些都是一个人有情绪时我们能看得到的外在线索,除了这些外在表现,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通常还会有内在原因。我们一起来看。

(二)觉察情绪的内在原因

1.播放自制视频《发怒的小B》上篇

放学后,小A同学想让小B同学一起去踢球。小B因为晚上有事而在教室里赶作业。小A不断打扰小B,而且还误会小B的笔是同学小C刚刚丢的。小A毫不知趣地说:“玩笑都开不起啊,这笔好用吗?给我试一下。”他还抢了笔在小B的作业本上涂涂画画。

2.教师提问:你观察到小B主要的情绪是怎样的?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小结:不断打扰、误解、未经允许抢物品,这些做法让小B的怒火升起。这些做法触碰了别人的情绪按钮,是情绪产生的内在原因。

4.引导:在我们身边,有些同学经常会不经意间打扰到别人。(课件图片显示)你能觉察到被打扰的同学的心情吗?是什么打开了他/她的情绪按钮?

1A同学嘲笑B同学的考试成绩。(嘲笑)

2A同学不经同意直接拿了B同学的书。(打扰)

3A同学对B同学唠叨不停。(唠叨)

4B同学被一群同学忽略。(忽视)

5A同学随手拿了B同学的物品,平时都可以,今天却不行。——留意当别人的情绪按钮已经打开了,他的反应会和平时不一样。

5.小组讨论:除了刚才图片中看到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做法会打开他人的情绪按钮?

6.学生分享。

7.小结:谢谢大家真诚的分享,你的提醒帮助了同学们去觉察。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与视频,观察情绪的外在线索并觉察引发情绪的内在原因,哪些做法触碰了别人的情绪按钮。在小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身边打开别人情绪按钮的典型现象。

 

三、深入阶段——情绪觉察有妙招

(一)觉察情绪的等级

1.播放自制视频《发怒的小B》下篇

A抢走了小B的笔,边跑边喊:“我就是不还,有本事你自己来拿。”小B生气地在后面追。周围的同学们边看热闹边起哄:“扔给我,扔给我!”“跑这边抢!跑这边抢!你笨不笨啊,这都拿不到。”小B愤怒地大喊一声,一脚踢翻了桌子,一拳打在了小A的脸上。

2.教师提问:现在小B的情绪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答:愤怒的情绪不断在升级。

3.模拟体验

课件显示生气的等级:一级平静,二级不安,三级厌烦,四级生气,五级愤怒。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平静的状态”,请另一位同学上来拉他。然后,再请五位同学上来拉。

4.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答:一点点生气,我们可以控制;但是如果任由它上升就控制不住了。

5.结合视频小组演练:有哪些做法会让小B的情绪升级,有哪些做法会让情绪降温?

为每组提供“情绪侦查任务单”,根据任务单进行讨论,并要求每组请一位同学展示“升温”或“降温”的做法。

(橙色)小组侦查任务单

(1)有哪些做法会让小B的情绪“升温”?(语言、动作)

      参考:“你以前也扔了我的笔,我这样怎么了?”(翻旧账)

(2)选择:挑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注意语言和动作。

(蓝色)小组侦查任务单

(1)有哪些做法会让小B的情绪“降温”?(语言、动作)

      参考:“我不想相互埋怨了,我们一起解决问题,好吗?”(积极解决问题)

(2)选择:挑选一位同学上台表演,注意语言和动作。

6.小组演示: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小B进行体验,橙队和蓝队学生代表分别站在小B两边演示。教师:我们来听听扮演者小B的感受、想法,看看他会怎样对待站在他两边的同学。

7.小结:抱怨、推卸责任、强词夺理会让对方更生气;道歉、倾听、想办法解决,会让情绪降温,对方也更愿意原谅。

(二)超级假设

1、出示图片:“你就是故意的,就是想弄坏我的笔!”“你就是觉得我好欺负!”“你就是针对我的。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再读一读这些想法,想一想会让情绪“升温”还是“降温”?这些想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  小结:这些想法未经证实,自己的假设和猜测也会打开自己的情绪按钮,小心超级假设让情绪升级。

(三)旁观者效应

1、体验活动:四人小组,每组中间的同学作为体验者不动。其余同学跟老师做:(1)指责:用手指指向体验者;(2)冷眼:双手交叉放置胸前面对体验者;(3)帮助:依次跟体验者握手。

2、  提问:这些做法会让情绪“升温”还是“降温”?你还体会到情绪的升降跟什么有关?

3、小结:情绪的升降跟周围的同学也有关系,旁观者的做法会影响当事人。

设计意图:了解情绪的等级,通过小组讨论和情境演示,进一步觉察情绪“升温”和“降温”的具体做法,帮助学生形成及时、及早觉察情绪,避免情绪爆发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初步了解在负面情绪中自我猜测和旁观者行为对情绪的影响。

 

四、总结拓展——情绪觉察我能行

教师提问:学做情绪大侦探,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本领?

    学生分享反馈。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情绪大侦探工具卡”:观察外部线索、觉察情绪按钮、了解情绪变化、注意超级假设和旁观者效应)觉察情绪,能让我们成为情绪管理的高手和解决问题的专家。通过这节课,同学们明白了情绪会传染,学会了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按钮。

   拓展:接下来的两周时间内,请大家在生活中多加练习,将课上所学尝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下一节课我们来分享实践经验。

   设计意图:总结强化本课的要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觉察情绪的能力。

 

【活动反思】

本课是情绪辅导系列辅导之识别与觉察情绪,借用典型的愤怒情绪,从外在线索、内在原因、情绪等级、干扰因素四个方面具体、形象、有层次地开展辅导活动,整个过程体现了“趣”“真”“实”三个特点。

1.设计有趣。用“大侦探”“情绪按钮”“升温降温”“超级假设”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情绪觉察的相关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寻找身边的情绪按钮、愤怒等级的身体模拟、情绪升温降温的角色扮演,还有旁观者效应的体验游戏,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习得了觉察情绪的技能。

2.体验真实。辅导中所用的案例均来自学生的实际调查和班级的典型事例,能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3.方法有效。觉察情绪对于学生是一个笼统而模糊的概念,如何解构为便于学生理解、具体、可操作的技能一直是本主题的盲点。而本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了情绪觉察的具体做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价值。

在实际的辅导中,“情绪升降温”角色扮演这个环节需要特别注意,很多小组会有雷同的做法。建议在各小组讨论时,教师进行引导,或者也可以事先准备好词条,供学生参考。

注:本课例在浙江省2018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省级“优课”。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年24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温州,325000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5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