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技术 > 信件咨询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在线阅读
信件咨询在心理辅导中的运用
时间:2015-08-17 15:58    点击:        作者:张冬梅

   〔关键词〕心理咨询;信件咨询;运用方法

  信件咨询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信件咨询是指以通信的方式进行咨询,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来信描述的情况或提出的问题,以通信方式进行解答、疏导与教育。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并且给信箱亲切地起名为“知心姐姐信箱”“悄悄话信箱”等。学生写了咨询信件,就会期待答复。所以学校的咨询信箱必须定期开启,辅导教师要定期回答学生的问题。撰写心理咨询信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辅导教师对学生咨询问题的回答,不仅影响咨询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对信件咨询形式的信赖,对辅导教师的信赖。所以,信件咨询的撰写一定要严谨与慎重,不可草率。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信件咨询。

  一、学生采用信件咨询的原因

  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学生可以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直接向辅导教师倾诉自己的困惑、苦恼,通过与辅导教师的交谈与互动,获得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直接到咨询室面谈的咨询方式。但是,一些学生不愿意到咨询室面谈,他们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的方式,理由如下。

  (一)信件咨询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某些学生由于个人生活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到咨询室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如某些学生害羞,或者有人际交往等问题,他们不愿意面对咨询者,而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这种含蓄的、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方式。有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到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到咨询室面谈,如性的问题,对异性好奇、爱慕问题,与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矛盾的问题,父母离婚问题等,他们通过信件的方式咨询可以避免口头交流的尴尬,减少心理压力,在信中畅所欲言。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有偏见,认为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去咨询室咨询,他们觉得信件咨询比面谈咨询更具有保密性,心理更安全。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咨询老师认识自己,在信件后署名不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编一个名字,或者干脆用英文名字。

  (二)利用通信进行沟通

  有些学生在咨询面谈之前,先借助通信联系预约,可谓是投石问路,试探一下辅导教师是否重视他的问题,希望辅导教师能为他们安排咨询面谈的时间。有些学生在进行咨询面谈之后,又以通信方式咨询,通过信件表达前期咨询反馈信息,如向咨询教师报告自己咨询后的进步或改变状况,向帮助过自己的辅导教师表达感谢等。

  (三)学校咨询室工作的限制

  一般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比较少,有些学校仅有1~2名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的咨询教师是兼职的,他们平时要上课,或有其他工作,用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有限,而要求咨询的学生相对服务的教师来说较多,一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找辅导教师咨询,就采用信件的方式咨询。中小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某些学生也没有时间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规定的工作时间去咨询,那么信件咨询相对来说简单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便的时候写信咨询。

  二、如何回复咨询信件

  (一)咨询信件的阅读

  信件咨询不同于面谈咨询,面谈时师生双方可以互动,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准确地把握求询学生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服装发式等获取与咨询问题有关的信息,从而判断、分析学生的问题。而信件咨询没有这些信息来源,只有文字提供的视觉信息。面谈咨询时,辅导教师可以与求询学生一起商定咨询目标,特别是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咨询目标,辅导教师可以与其讨论,建立有效的、具体的、可行的咨询目标。信件咨询仅是求询学生自己单方面提出的咨询目标,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努力从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确定咨询目标。

  1.作好咨询的心理准备

  心理辅导教师在阅读心理咨询来信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适宜的工作状态,否则,是不宜阅读来信的,更不宜复信。因为辅导教师阅读来信时的心态、情绪,会直接影响对咨询学生问题的把握。比如,教师在烦躁不安与平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知与分析。辅导教师如果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读信或回信,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的错误分析与判断,或者遗漏来信中的某些细节与信息,导致对问题的误导。学生接到误导的回复信件,后果不堪设想,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心理问题,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2.重视视觉信息

  信件咨询比起直接的面谈咨询,明显的区别是信件咨询主要是依靠视觉传达信息,这是信件咨询中可以利用的优点。这里所说的视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信息,即学生来信中书面文字的内容包含的信息;二是额外信息,即行文内容之外的信息,包括来信的字迹、信封的样子、纸张的特点、信件中夹寄的物品等。特别是字迹透漏出的信息,如字迹的大小、笔痕的深浅程度、书写的工整与潦草等,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特点。辅导教师不仅应对内容信息仔细研究,而且应重视额外信息。

  3.确定咨询目标

  辅导教师在阅读信件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信息,需要在来信的空白处画上记号,标记出重点内容,或批注,简要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便复信。一般情况下,刚刚阅读一遍时不要急于复信,信件咨询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初读之后,我们往往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而稍后再次阅读,可以抓住细节内容,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研究,才能透过文字,抓住学生来信中问题的本质,确定咨询目标。

  (二)咨询信件的撰写

  回复咨询信件是辅导教师通过书面语言来完成的,没有即时的对话,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学生对信件回复的语言会很敏感。所以,辅导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让学生感到亲切、友善、娓娓道来,不要让学生感到是严肃、生硬的说教,甚至是训斥。在撰写咨询信件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文化背景、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信件时的心理特点,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对问题的心理学分析与解释应通俗易懂,用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表达。

  1.表达对学生信任的感谢

  咨询信件不同于平日的生活信件,学生把自己积压在心头的苦恼向辅导教师倾诉,学生思考良久、犹豫良久才鼓起勇气写出咨询信件,因此,在信件咨询的开始,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信赖表达感谢,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求助行为的肯定与赞赏。如“××同学你好!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切忌使用语言“你好!展信愉快!”等类似的语句,这样的表达好像写信的人很苦恼,读信的人却很高兴,彼此的心境不一样。有的教师这样写信:“读了你的信,知道了你的问题,呵呵……”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问题的轻视与嘲讽。

  2. 表达共情

  信件的第一段表达共情,使学生感到被理解,感到辅导教师认真阅读了他的来信,准确把握了他的问题,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从而对辅导教师产生信赖感。学生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辅导。如何表达共情呢?教师在回信时要用概要性的语言复述学生来信中提出的主要内容,并且对他面临问题的困惑、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与感受表达理解。如:“××同学,你面临高考的焦虑心情跃然纸上,是啊,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吗。你希望改变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

  3.对学生的问题应先分析后解决

  通常学生在信件咨询中陈述自己的问题与苦恼,然后向教师提出“怎么办”。咨询经验不足的教师易犯的错误是急于开处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咨询的目标应该是“助人自助”,使学生通过信件咨询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找一个处方。因此,信件咨询中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而是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现在,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分析你的问题,然后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4.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

  辅导教师复信的正文应该力求全面,以便学生的理解与领悟。一般情况下,复信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回答学生的问题属于什么问题;第二部分是“为什么”,分析学生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影响问题的因素是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办”,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咨询不同问题复信内容也会相应地有所侧重。信件咨询的互动性差,还表现在学生往往在一次通信后难以继续通信。因此,辅导教师在复信的时候,应该尽量作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把每一次通信都当做最后一次。

  5.信件的结尾

  信件结尾应表达真诚的祝愿,给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感到力量,对改变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如“相信你能战胜自己,从容迎接高考。”有些教师喜欢在末尾写上“加油!”可以用这样鼓励的语言,但是切记乱用,即不管是什么问题的咨询,末尾都是“加油”。

  三、信件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应通俗易懂

  在信件咨询中,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心理学解释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他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通俗地进行解释。信件咨询中应避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式的结论,避免使用“你是强迫症”“抑郁症”等诊断结果的语言,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贴上了问题“标签”,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学生的问题的确是“强迫症”,教师应该将强迫症的意思进行通俗的解释,让学生明了问题是什么,是否严重,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你的问题是强迫症。强迫症的意思是……”

  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多是成长中的发展问题、适应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过早地为他们贴上标签。信件咨询中对咨询理论的应用,应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对于心理学概念,可以采用比喻、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表达。限于书信的字数,信件中也避免进行大量的理论解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应采取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特别是应注意矫正措施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

  (二)信件咨询的局限

  信件咨询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周期很长,难以及时互动和反馈。即使学校每天开信箱,限于辅导教师的不足,写咨询信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咨询信件的回复不能及时完成。二是缺乏直接观察,信息不足,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会因为信息量不够,影响对问题的判断。三是信件咨询对书面语言表达要求比较高,需要来信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关知识少,来信对问题、症状叙述不全面或欠准确,使辅导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信件咨询往往对于属于认知调整的问题比较有效,而对于较为复杂的心理问题就不能很好地解决了,特别是对一些时效性较强的问题,更显得无能为力,辅导教师盲目地回信分析,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误事。对于不适合信件咨询的情况,辅导教师应复信说明,并建议学生采取面谈的咨询方式。

  (作者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心理教育研究所,常州,213001)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