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技术 > 别让多动症孩子掉队
在线阅读
别让多动症孩子掉队
时间:2015-07-20 14:13    点击:        作者:金文婧

   〔关键词〕多动症;小学生;心理辅导;注意力训练

  一、个案概况

  彤彤(化名),女,8岁。2011年9月入学就读一年级。在入学一个月期间,出现了如下症状:

  不听别人说话,注意力涣散;上课乱动,跑进跑出,不听劝阻,处罚无效;不喜欢做作业;写字慢,常超出格子外;阅读、做算术特别困难;经常忘东西,丢三落四;手脚笨拙,容易跌倒;运动能力差,跳绳怎么也学不会。

  二、问题概述

  1.注意力不足:常常无法长时间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或游戏上,别人和她说话,她从来不看对方,也不注意听。

  2.多动:在课堂上,她总是经常站起来或手脚动个不停;一节课40分钟,她坐不住就多次要求上厕所,常喋喋不休,多话。

  3.冲动:当受到委屈时,她会不顾场合大声哭泣,怎么劝都无法停止;不顺心时,会拍打周围的同学。

  4.学习困难:书写汉字时缺乏耐心,常超出田字格外,并且不是多笔画就是少笔画;数学连最基础的口算题也不会做。

  三、原因分析

  (一)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和了解,根据彤彤多动、冲动的行为表现分析她可能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碍(就是所谓的“多动症”)。后经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多动症。用药物治疗一个月时间,取得一些效果,后因家庭原因停药。同时她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较差。

  (二)家庭因素

  彤彤的父亲常年在外出差,母亲自营电器店,根本无暇照管孩子。彤彤自小跟随爷爷奶奶不是去新疆就是去山东亲戚家,在亲戚家居住时间长,缺乏语言的锻炼和智力的培养。回到父母身边后,因父母工作繁忙,对孩子采取的也是放任自流的态度。自确诊为多动症以来,家人的意见不合,尤其是老一辈坚决认为孩子没问题,不同意给孩子服药,也没有予以重视,延误了治疗。

  (三)学校因素

  彤彤刚入小学,对学校纪律非常不适应,总是扰乱课堂秩序,很多教师对此很头疼,不知道怎么“对付”她,慢慢地对她不闻不问——只要她上课不捣乱就行了,任由她在教室里随意行走;同学们对她也是敬而远之。久而久之,她得不到适时的关注和赞扬,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四、辅导目标

  为了使彤彤尽快融入学校生活,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我们为她制订了个别化教育计划。根据彤彤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感觉统合治疗和认知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性辅导对策。从彤彤本人来说,首先是调整认知,转变不良行为,然后用多种感觉统合训练方式提高其自控能力,稳定其注意力。

  由于彤彤的表现反复无常,短时间内很难有明显效果,我们把辅导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循序渐进地对她进行辅导。

  1.短期目标:帮助彤彤认识到自己的多动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意识到改变这种不良行为的重要性;帮助她学会控制自己多动行为的发生。

  2.长期目标:促进彤彤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改善其注意力、冲动性和多动性,增强学习的适应能力,提高学业成绩。

  五、辅导策略

  (一)坦然面对现实,寻求教育途径

  研究表明,多动症儿童捣乱、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是他们不想学习,也不是他们故意要跟教师作对,更不是他们要跟家长抗衡,只是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作为教师和家长,要正确认识他们的行为,包容他们的过错,同时要寻求良好的教育对策。

  为了帮助彤彤尽快转变不良行为,我们约好每周三中午在阳光工作室见面,每次辅导30分钟。我们为彤彤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反映她在辅导期间的努力与进步。

  我们首先对她的课堂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表1就是对彤彤在某天某个时间段内扰乱课堂秩序行为的记录表。

  表1 矫正前个案行为跟踪记录表

  行为类型 时间 情景 原因 即时处理方式 效果

  大喊大叫 9:22 从座位上站起来,一边挥手,一边叫 教师讲课时,她不停地叫教师,没得到回应 安抚 维持

  离开座位 9:34 离开座位在教室里四处走动 教师在安抚她后,继续上课,她认为受到忽视 劝阻 维持

  摆弄文具 9:48 回到座位后不停地摆弄文具、绘图材料 被劝回座位后,从课桌里找出各种文具、彩笔开始摆弄,教师讲课完全不予理会 制止 停止后继续

  要求上厕所 9:55 在座位上不停地要求上厕所 教师要求她做作业,她花了两分钟胡乱写了一通,就要求上厕所 允许去一次后再次要求,不被允许 加剧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单纯靠教师提醒、制止来减少不良行为,效果并不是很好。我们的目标是使彤彤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让她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

  1.帮助她认识多动的危害。针对彤彤的多动行为,我们用儿童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给她讲《小猫钓鱼》《小猴子下山》等故事,让她谈谈小猫和小猴子的表现怎么样,从而让她懂得好动不专心是学不好本领的,是不受欢迎的。

  2.对她提出具体的要求。为了使彤彤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通过谈话让她知道上课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当发现她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不是责怪,而是积极地提醒她,用语言、表情、动作给予她一些必要的暗示,及时提醒她遵守纪律,使她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进行感统训练,提高自控能力

  美国研究注意力缺损、多动的著名学者巴克利认为:注意力缺陷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机制是儿童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由于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较差,要转变她的行为,就要提高她的自控能力。而感觉统合训练是提高自控能力的有效途径。

  1.用感觉统合器材训练

  我们阳光工作室配备了按摩球、踩踏车、蹦床、羊角球等多种训练感觉统合能力的器具。针对彤彤的特点,通过玩按摩球训练其触觉,踩平衡踩踏车训练其前庭平衡觉,蹦跳床训练其本体感,全面改善她的感觉统合能力。

  2.用注意力游戏形式训练

  我们还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对她进行专注能力训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1)注意的集中性训练:教师依次念一些事物名称(小猫、白菜、黄瓜、苹果、长颈鹿、西红柿、黄鱼、松树、蜻蜓),让彤彤听到动物名称拍一下手,听到植物名称拍两下手。

  (2)注意的广度训练:用五秒钟看一些东西,如书桌上的东西、橱窗内的东西,然后闭上眼睛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越具体越好。

  (3)注意的稳定性训练:找一个闹钟,让彤彤听它的滴答声,并伴随着闹钟的声音,在心中默念“滴答、滴答、滴答……”念10次,反复做8遍。

  表2是彤彤在参与注意力训练活动时的行为记录表。

  表2 进行注意力训练时个案行为跟踪记录表

  行为类型 时间 情景 原因 即时处理方式 效果

  大喊大叫 无发生

  离开座位 12: 45 离开座位去玩蹦床 教师让她听闹钟滴答声,做到第三次时,她显得不耐烦 提醒 持续后停止

  要上厕所 12:52 不停地要求上厕所 她发现本次辅导没有玩她喜欢的平衡台 允许 维持

  从上表记录可以看出,通过几周的活动训练,同样的行为发生时,教师的提醒起了一些作用,说明活动的规则对她还是有约束力的。

  (三)参与陶艺活动,稳定其注意力

  陶艺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活动,儿童通过对泥巴这种材质的感知,在有趣的捏制活动中能发展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动手动脑能力,是一种较为独特的感觉统合训练的方式。我们结合学校陶艺特色,让彤彤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走进陶艺教室参与活动,由学校专职陶艺教师对她进行训练。

  1.揉捏中得到宣泄

  彤彤第一次接触泥巴,特别感兴趣,不是在那儿随意地糊泥,就是用力地敲打泥巴、捏塑泥块。陶艺教师见了也不责怪,而是鼓励她勇于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和真实情感。她捏制的作品并不一定是工艺品,却是她真实情感的流露,展示了她积极的创作本能,使她的情感得到了宣泄与表达。

  2.观察中得到发现

  针对彤彤存在的注意力缺陷问题,陶艺教师为她提供了更多仔细观察的机会,并用能发展观察能力的方式启发她。如在制作蝴蝶时,教师展示了大量有关蝴蝶的精美图片,并适时提问,引导她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蝴蝶哪些地方是对称的?蝴蝶身上的花纹有什么特点?”通过观察,她发现了蝴蝶的一些特征,有效培养了她的注意力。

  3.评价中得到自信

  彤彤每次来到陶艺室,就喜欢把泥土一块块地堆在一起,还自豪地说,“郑老师,这是我做的一座山,好看吗?”当郑老师回答说:“真好看!你想想看,山上还有什么?”“有小树,还有小草……”彤彤非常高兴地回答,然后拿着泥巴说,“我要做小树了!”教师的肯定给了她自信。

  4.家庭中得到关爱

  为了奖励彤彤在陶艺课的良好表现,陶艺教师送给她一块泥巴,让她带回去跟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彤彤的父母因为忙于公司事务,回到家时孩子通常已经睡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很少。彤彤带回去的泥块都无法完成。因此我们主动与彤彤父母沟通,帮孩子实现了心愿。彤彤捧着与爸爸妈妈共同完成的“作品”向我们展示,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表3是彤彤在陶艺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记录。

  表三 参与陶艺活动时个案行为跟踪记录表

  行为类型 时间 情景 原因 即时处理方式 效果

  大喊大叫 无发生

  离开座位 12:45 离开座位寻找工具 教师讲解示范时用到的工具她没拿到,就离开座位去寻找 劝阻 停止

  摆弄做陶工具 12:57 回座位后不停地摆弄做陶工具 教师还没示范讲解完,她就拿出工具,开始敲打泥土,试图做教师要求的叶子 制止 维持

  要上厕所 无发生

  从表3可以看出,对感兴趣的活动,彤彤是可以静下来坐得住的。

  六、辅导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辅导,彤彤在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方面明显好转。我们在鼓励她继续努力的同时,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在家里也多赞扬,给予奖励,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彤彤扰乱课堂的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这要归功于她的兴趣,因为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之后,她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兴趣。为了能参加她喜欢的游戏活动,她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她做到了这一点,说明她内心的需要已经成为了她自控能力的一根指挥棒。

  七、反思

  对于多动症儿童,要找准他们的兴趣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意大利教育家、医生蒙台梭利曾说:“当儿童专心于某种活动时,心灵满足,情绪稳定、自发性增强,智力、社会性等也活跃起来,这是教育的关键。”泥塑作品不像数理化练习题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不同的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做自己的作品。教师的肯定能给孩子自信,教师的提示能给孩子启发。陶艺教学有助于儿童保持学习热情,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

  多动症儿童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儿童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成员的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多动症儿童的行为。我们对彤彤进行辅导的过程中,家庭环境的支持起了很大的作用,她的家人能根据学校建议,为她创设适合她健康成长的环境,这是她取得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探索,总体来说彤彤是有进步的,但由于我们对她的教育矫正是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会受到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的干扰,从而引发她的多动行为的反复。在下一个阶段,我们将通过多种感觉统合训练对她进行兴趣的引导,使她的注意力能完全放在学习及正常的活动中,逐步改变多动行为。

  多动症孩子更需要关爱,别让他们在起跑前就掉了队!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杭州,31003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王晶晶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