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学习拖延;条件性情绪反射;程序性知识
“这孩子太磨蹭,教师就布置这么一点作业,如果认真做的话一个小时就能做完,可是他从周五晚上做到周日,还没做完!”小轩的妈妈又生气了,都是因为三年级的小轩一写作业就变成了“小蘑菇”,即使是很少的作业,也要做到很晚。
“你看看这孩子的磨蹭劲儿,不认真做作业就罢了,还来回折腾,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的……你给他讲道理他听得很认真,看起来一副受了触动的样子,但是过后就又打回原形了。”小轩妈妈见到咨询师之后就把自己的苦水一股脑地倒了出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地成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有出息,可是很多家长就如小轩的妈妈,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来教育孩子,但是效果却还是不尽如人意。
一、小轩的学习拖延是怎样形成的
小轩写作业时磨蹭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作“学习拖延”,这种症状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我们应用金洪源教授研发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相关知识来分析一下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一)消极的潜意识条件反射的形成
元认知干预技术中的潜意识是指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到了控制不了的自动运行的心理活动过程与状态。条件性情绪反射是指一种在条件反射形成和发生过程中,本人未曾意识到的或本人的意识不容易控制的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是指这种反射是通过后天条件建立起来的。
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是以S-E-R为表征式的,其中S为问题情境或刺激事件,E为自动实现的条件性情绪,R为条件性情绪推动下的思维及外显行为反应,人们通过自己的认知、经验、观念等对条件性情绪反射所引起的反应R进行评价、思考,又产生了新的评价性情绪E′,这种情绪增强了原来的条件性情绪,由此开始不断地积累、循环,从而产生了蝴蝶效应。如果S所引起的是消极情绪,那么人们就容易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障碍。
(二)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程序性知识即“怎么办”的知识,是一系列“如果……那么……”的反应式。例如:如果孩子写作业磨蹭(S1),那么家长应先平稳自己的情绪(R1);如果家长情绪平静(S2),那么问问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作业写得慢(R2);如果原因明确且合理(S3),那么应该想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R3);如果找到了解决的办法(S4),那么想想应该怎样去落实(R4)……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由这样的程序性知识构成的,只不过有些时候我们对某事的发生过程过于熟悉,导致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从而使我们没办法意识到它的发生。
(三)其他因素
1.家庭的影响
家庭不和谐、父母粗暴的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的长期嘈杂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注意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养成。正如小轩的例子,在孩子聚精会神地写作业的过程中,妈妈一直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有写错或者不规范的,就让孩子重新写,这无疑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打乱了孩子自然的学习状态。家长有意无意的“指点”反而起了反作用,导致了孩子不专心,责任心下降,甚至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孩子还可能会想“不用那么认真,如果我有做错的地方妈妈会帮我检查出来的”,久而久之,多次的弱刺激不断积累就使孩子养成了学习不认真、爱磨蹭的习惯。
2.学习负担过重
学校要求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作业量过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过高导致学生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
二、怎样改变“小蘑菇”
(一)认知调整
1.对孩子进行认知调整
(1)为什么要写作业
首先,要端正对待作业的态度,写作业不仅是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还是对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所以学生写作业是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其次,在学到新知识之后我们就应该学以致用,投入实践,看看在什么地方能应用新知识,这也是培养孩子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法。
(2)怎样才能写得又快又好
由于作业内容大部分都是课堂所学,所以课堂的有效利用成了高效写作业的前提条件。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这些传统的学习要求具有实用价值。
2.对家长进行认知调整
(1)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
游泳、乐器、机器人……现在的小学生有时比大学生更忙更累,仿佛一个个小陀螺,往返于不同的培训班之间,如果学的是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倒也还开心,若是“被逼无奈”而学习的话,很多孩子就无形中成了家长期望的牺牲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让他们自己思考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2)爱的鼓励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我们不应该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遵循着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包容并帮助他们面对和解决问题。在孩子成功时要及时鼓励和支持他们,有时候小小的赞美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和前进的动力。
另外,写作业的环境也是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条件。安静、光线适宜的房间,偶尔有家长的关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二)情绪调整
这里我们运用一种高效广谱的技术手段——暗示性放松训练来干预情绪,进而改变学生做作业的习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只对其家长进行干预。
1.在渐进式的肌肉绷紧—放松过程中,让家长和学生获得一种轻松、宁静的情绪状态,为暗示学习作好准备;
2.通过输入风景想象、学生曾经的成功经历或家庭未来的美好愿景等内容,调动家长和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3.为学生和家长加入相应的程序性知识,使积极情绪(E)与写作业的情景(S)建立条件性联结,同时输入正确的知识作为应对策略,如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要以何种心态来面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等;
4.多次训练,巩固和强化这种新建立的S-E-R反应,并使其能够自动运行。
(三)防复发训练
1.基础知识的巩固
有时孩子写作业速度慢并不是因为态度或者情绪问题,而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清晰,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面对这种情况时,首先要帮孩子把知识讲明白、巩固好,再不断地鼓励、支持他。
2.体育锻炼降低焦虑
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降低焦虑,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毅力,如每天做20个蹲起,每天增加一个,到一定量之后再坚持一段时间,习惯之后再每天增加一些,坚持半年等。
3.预防“小蘑菇”的策略
(1)“小闹钟伴我写作业”
在学习时候和孩子协商一个学习时间,定好闹钟或计时器,让孩子自己监督自己学习。在学习间隙可以陪孩子做一些益智游戏或者运动(如跳健美操等)来放松一下精神,这样不会浪费时间,相反会使孩子下一阶段的学习精神饱满,作业质量更高。让小闹钟成为陪伴和约束孩子的工具也是培养孩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一个好办法。家长要以身作则,家庭活动要守时,按时完成,答应孩子的事情要尽力完成。
(2)制作计划表
帮助孩子做长期的和短期的计划表,并督促孩子完成,培养孩子做事的责任心和计划性。计划表要做得适合自身的特点,有弹性,在时间设定上要遵循小学生的成长规律。
三、对小学生家长、教师的一些建议
(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家长就扮演着榜样和教师的角色。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对孩子造成重要的影响。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小学生做作业时候家长都在旁边监督或者计时。孩子的反应是反感大人“监视”自己做作业,感觉失去了自由;而家长则抱怨“实属无奈”,因为孩子自己做作业实在是太慢了。这种“充满爱与期待”的“强制”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家长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因为孩子某次作业写得慢或者错误多就批评孩子,要深入挖掘原因,尊重孩子的权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家长
从接受教育的法定年龄开始,孩子就要扮演十几年的学生角色,接触最多、所受影响最大的人就是教师。但众所周知,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有时教师留的作业已经超过了小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焦虑。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又害怕上学挨教师批评,就只能求助于家长,这不仅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也给家长带来了负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适度减轻学生的负担。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7~9岁儿童维持注意力的平均时间为25分钟,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来为学生设定学习内容。现在小学每堂课要求学生维持40分钟注意力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容易的,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灵活的手段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提问、角色扮演等。
由于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培养儿童元认知智慧要有教师和家长的辅助,如什么时间让儿童学习什么知识,如何让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变儿童学习拖延的习惯,家长和教师要有耐心,和儿童作好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化实施”(JG09DB17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