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心理技术 > 走出孤独
在线阅读
走出孤独
时间:2015-05-12 15:34    点击:        作者:桂祈蓉

   〔关键词〕个案辅导;小学生;孤独;行为疗法;咨询技术

  一、来访者资料

  小东,男,12岁,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此后一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没有工作,两人靠吃低保维生。五年级下学期时,父亲在家自杀,小东是第一个发现的人。父亲去世后小东就与三伯、三婶及堂姐一家生活在一起,并转学到现在所在的学校。小东现在生活的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三伯、三婶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堂姐已有了未婚夫。

  小东是班主任李老师介绍来的。据班主任介绍,平时小东很少与同学交往,不太说话,没有什么朋友,与集体疏离;看人的眼神有点怪,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别人给予帮助时,反应淡漠;学习成绩一般。据小东的三伯母说,小东在家不太听话,主要是堂姐让他做作业,他不按要求完成。李老师平时对小东很照顾,经常帮助他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但小东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也从不向班主任说家里的事情。

  二、初步诊断

  通过班主任的介绍和初次会谈收集的资料来看,小东的主要问题是情感封闭和表达困难,缺少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

  造成小东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和他的成长经历。小东三岁时失去了母亲,他记忆中没有妈妈的印象,母爱就更谈不上了。爸爸性格内向,很少和小东说话,只是给小东做饭,照顾他的生活。爷爷奶奶都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保姆照顾,也没法照顾小东。由于缺少交往的经验,小东在学校很孤独,特别是在原来的学校时,同学都不跟他玩,还有人欺侮他。

  五年级时,爸爸和五伯兄弟之间为了房产闹矛盾,得了抑郁症,不久便在家中自杀。小东心灵遭受了巨大的伤痛。五年级下学期时,三伯三妈收养了他,因为三伯三妈年纪大了,也不识字,和小东也无话可说,交流很少。只有堂姐和他有一些交流,并辅导他学习。

  小东从小缺少母爱,和同龄人缺少交往和感情交流,由于缺少情感体验,缺少榜样,缺少引导,缺少行为的强化,小东始终没有形成正常交往的模式,以及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

  三、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改善小东性格孤僻的现状,帮助小东逐步学会主动和别人交往(特别是与家人、同学和老师),改善小东情感表达困难的现状,增强小东与他人交流、交往的体验和信心。

  2.长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完善小东的个性,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咨询过程

  (一)建立关系,诊断分析

  目的:收集更多的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明确小东的问题和状况,进行评估分析。主要方法与技术:倾听、提问、鼓励、澄清等。

  过程概况:小东是被班主任叫到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之前并没有向他说明是心理咨询,只说是被抽到参加一项调查,主要是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小东走进咨询室时,有点拘谨。当咨询师问小东喜欢坐在哪儿时,他选择了一个办公桌的横头小心地坐下了(室内有很漂亮、舒适的软沙发)。为了打消小东的顾虑,咨询师也没有立即告知自己的身份和目的,只是很随意地问小东现在的学习情况,将来想上什么中学,喜不喜欢现在的学校和同学、老师等。

  在谈话中咨询师发现,小东在回答问题时,语言很简单,多数是用一两个字,当被要求详细点时,他总是语速很快,而且言语含糊,很难一下子听清楚。刚开始咨询师以为小东是因为紧张的缘故。后来,小东明显消除了顾虑与紧张,但语言仍没有改善,咨询师往往需要反复地问,才能明白他想表达的意思。

  通过首次会谈,咨询师收集了很多关于小东的资料。他成绩一般,但很好学,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在家做额外的试卷,很想将来进入中华中学,并在为此作准备。小东说他喜欢现在的学校,老师严格,能学到很多知识,而且他也有一两个要好的同学。

  咨询师(以下简称Z):在班上,你最喜欢和谁一起玩?

  来访者(以下简称L):张翔。

  Z:你为什么喜欢和他在一

  起呢?

  L:英语好。

  Z:你是说张翔的英语成绩好,所以喜欢和他在一起?

  L:三伯说的。

  Z:是三伯说他成绩好,所以要你和他在一起玩,向他学习,对吗?

  ……

  Z:你还喜欢他什么?

  L:搞笑。

  ……

  Z:你们在一起都聊些什么呢?

  L:打羽毛球。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小东在与人交流时,只用简短的几个字来开展对话,而且需要对方不断鼓励和引导才能使用一些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当被要求用一句较长的话来表达时,小东慢慢地也能做到,只是需要提醒。

  同时咨询师也发现,小东并不是一个很孤僻的孩子,他的内心很容易被打开,他需要的是咨询师足够的耐心和接纳。因为是首次会谈,咨询师并没有触及他的家庭和他过去的经历。但意想不到的是,在谈话快结束时,小东却主动谈起了这个话题。

  Z:通过刚才的谈话,我认为你是一个好学的孩子,也是一个喜欢交朋友的孩子。

  L:我刚刚转学过来,我的爸爸妈妈都死了。

  Z:听到这些,老师感到很意外、很难过。小东经历了这些,一定更难过。等会儿你还要上课,关于这个话题,老师想下次和你专门谈谈,

  好吗?

  谈话结束之前,咨询师还就下次会谈的时间、保密设置等与小东作了约定,并布置了一项行为作业。

  行为作业:下次见面时,完整地描述一下和张翔某次玩耍或聊天的过程,越生动越好。

  作业目的:让小东练习口语交流,帮助他改善交流困难的现状。

  之前,咨询师看了小东的作文,发现他书面语言比较流畅、完整,由此分析,他之所以口头交流困难,可能是缺少练习的机会和意图,希望通过行为作业能改善这一点。

  (二)继续收集资料,探讨与

  行动

  目的:继续建立良好关系,收集资料,同时探讨与尝试行动。主要技术:倾听、共情、指导等。

  过程概况:第二次见面时,咨询师首先与小东一起讨论了上次布置的作业。小东的语言中依然有很多短语和含糊不清的地方,咨询师不断地要求和引导小东表达清楚。

  第二次谈话主要就小东的家庭情况展开,这是上次谈话留下的问题。小东说他以前一直与爸爸生活在一起,妈妈在他三岁时就得肾病去世了,他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妈妈的印象。家里很穷,但他并不觉得苦,因为有爸爸,什么都不怕,爸爸做饭给他吃,支持他。咨询师在倾听小东的叙述时,心里又酸又痛,一个年仅12岁的孩子,他背负的心理负担有多重!他从没有享受过母爱,爸爸虽然与他交流少,但仍是他惟一的亲人,爸爸以他的方式爱他、支持他,却又抛弃了他。咨询师在痛心之余开始担心,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触及更深的东西。

  Z:爸爸离开了你,你一定非常难过、伤心。

  L:伤心,但哭不出来。

  Z:为什么哭不出来?

  L:眼泪早流干了。

  Z:以前也经常流眼泪吗?

  L:爸爸说男孩子不要哭。

  咨询师发现此时小东比较平静,似乎不想继续这个话题,所以咨询师在对这段谈话作了一定的处理后(告诉他“尽管爸爸离开了你,但爸爸是爱你的”),转移了谈话的方向。

  小东说现在与三伯三妈在一起生活挺好的,比跟爸爸在一起时生活条件好了一些,关心他的人也多了,除了三伯三妈还有堂姐,而且经常会有新衣服穿,而以前他的很多衣服都是别人捐赠的。堂姐和未来的姐夫经常辅导他学习,和他聊天。小东甚至用了“更幸福”这个词来形容他现在的生活,这多少让咨询师感到意外,但同时更感到欣慰:小东失去父亲的伤痛可能会因为现在较好的生活状况而渐渐愈合。正因为如此,咨询师没有过多地触及小东过去的生活,很快回到了当下。

  Z:你说三伯三妈很关心你,那你平时和他们谈心聊天吗?

  L:不。

  Z:为什么啊?

  L:他们老了,不识字,和他们没话可谈。

  这时咨询师使用了指导性技术,告诉小东,人老了就会感到孤独,需要别人和他们说说话,他们也需要别人的关心。建议小东把学校和班级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讲给他们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在会谈结束之前,咨询师给他布置了行为作业。

  行为作业:每天都要主动找同学和家人玩耍和聊天,并记录主要过程和感受(书面)。至少要有两项,其中一项必须是和家人的。

  作业目的:帮助小东从行为上养成主动和人交往的习惯,并在交往中练习提高语言交流的能力。

  (三)继续探讨行动,结束阶段

  目的:继续探讨改善交流与交往行为、情感表达,评估咨询效果,准备结束咨询。主要技术:角色扮演、归纳总结。

  过程概况:首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作业情况,询问来访者完成这些作业有什么困难,做这些事的时候有什么感受,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积极的方面。

  Z:我看到你作业上写道,一次与三伯的谈话让你感觉很不爽,你能详细说说那次谈话吗?

  L:我刚做完作业坐那儿休息,三伯进来问我为什么不看书,我说不为什么。三伯不高兴,就说:“随便你,我懒得烦神!我心里不舒服。”

  为了让小东了解与别人沟通的重要,咨询师采用了角色扮演的方法,由咨询师扮演小东,而小东则扮演三伯,再现谈话的场景。之后问小东此时三伯的想法,小东说三伯肯定想:我好心好意来问你,你却这样回答我,懒得再管你。接着咨询师继续和小东通过角色扮演,按另外的一种交流方式进行谈话。

  三伯:你怎么不看书啊?

  小东:我刚做完作业,想歇一会儿再看书。

  三伯:哦。

  小东:三伯,要不我给你讲讲今天学校里的事情,你想听吗?

  三伯:好啊!我反正没事。

  这时咨询师要求小东谈谈此时三伯是什么感受。之后,咨询师和小东交换了角色,再现了同样的谈话场景,再问小东此时是什么感受,小东说,感觉不错,很想和三伯说说学校的事情。

  本次谈话另一个主要内容是与来访者探讨如何与同学交往,如何交朋友,如何向朋友和家人表达情感。从谈话中,咨询师了解到小东又有了一个朋友,而且现在最喜欢这个朋友。

  Z:你为什么最喜欢他?

  L:他经常拿东西给我,和我一起玩。(向咨询师展示了朋友送的一个小玩意儿)

  Z:你是怎么对他的呢?

  L:我也经常给他带一些吃的、喝的。

  Z:你的意思是交朋友就应当互相分享一些好的东西,比如:吃的,玩的。还有其他的吗?

  L:作业不会时也问他。有时候他没抄题目我就给他看。

  Z:你是说好朋友之间应当互相帮助,对吗?

  ……

  此外,咨询师还特别注意引导来访者说出交朋友的感受,可以怎样向别人表达感情。之后咨询师又将话题引向与家人的感情交流。

  Z:三伯三妈这样照顾你,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L:我很幸福,很感激他们。

  Z:你很感激他们,为什么不说声谢谢呢?

  L:我不好意思。

  Z:如果你说了,你猜他们会怎么样?

  L:他们可能会很高兴吧。

  Z:那你想不想试试?

  L(沉默了一阵,点头)。

  咨询师又鼓励了他一番,跟他约好下次谈谈当时的感受及三伯三妈的反应,同时督促他坚持继续做好上次的作业。

  (四)随访阶段

  目的:评估咨询效果,继续巩固来访者正在形成的行为模式,进一步提高来访者与人交往的动机与能力。

  过程概况:在作业反馈之后,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总结咨询前后来访者的感受、行为的变化,通过反馈老师和同学对他近来的评价,以增强来访者坚持下去的信心。

  本次谈话,咨询师主要和来访者一起探讨了学习和生活中发生了不愉快或遇到了困难怎么办的话题,来访者解决这类事情的做法是自己“多往好处想想”,对此咨询师有些担忧,担心他父亲的性格和处事模式对他有不利影响。所以咨询师特别引导他学会对人倾诉和向外界寻求帮助,包括同学、老师、家人以及咨询师等。会谈结束时,咨询师给小东留下了电子信箱地址。

  五、评估与反思

  咨询效果评估:来访者本人反映,和咨询师谈话以来,心里很高兴,朋友多了,越来越喜欢现在的学校。班主任李老师说,小东课间开始和同学在一起玩了,有时笑得很开心,本周还当了一天校园小卫士。咨询师觉得本次咨询进展比较顺利,初步达到了咨询目标,来访者的行为和情感一定程度上有了改观。

  咨询反思:咨询师觉得首次会谈很成功,很快与来访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双方都有意愿以后继续开展会谈。整个过程似乎是按预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的,来访者每次都完成了布置的作业,而且来访者的状况确实有了改善。但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认为有两点值得探索。

  一是在谈到父亲去世的情景时,来访者的触动不像咨询师想象的那么大,似乎过于平静、过于理智,咨询师觉得不应该是那样,但又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鉴于当时来访者的状态,咨询师没有过多触及,转移了话题。

  二是在第三次会谈时,与前面两次会谈不同,咨询师似乎感到了来访者的某种阻抗。来访者虽然始终都在和咨询师谈话,但似乎有点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他正在讲的话会中断。咨询师当时想按照预定话题和目标进行,就有意忽略了这种阻抗。

  对咨询师来说,一次成功的咨询或辅导能够带来一些成功的体验,但更多的是挑战。尤其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有较强的自我觉察和变通的能力,当然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咨询过程是不能回过头重新开始的,咨询师可能会为一次失误而自责、后悔,而只能在下一次咨询时尽量避免,在下次咨询时不再犯错。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1)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