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往往都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引起的。对幼儿的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幼儿园教师改进教育方式,想办法帮助孩子端正认识,改正不正确的行为;另一方面,也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才能正确引导孩子的言行。
幼儿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期是孩子打基础的时期,孩子的很多方面的习惯和能力都会受到幼儿教育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重视幼儿教育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幼儿教育工作案例。
案例背景
达达,一位6岁的男孩子,聪明伶俐,是我们班的小巧手,同时也是老师的好帮手。可不知何时,达达“染”上了一种坏习惯——不爱干净的调皮蛋。在这几周里,“状告”达达的声音堆满了我的脑海,因为没有亲耳听见,只是告诉达达不能这样做,给予他正面引导。但是,还是接二连三有小朋友反映他的事情,并且,班上的一些男孩子在他的带动下也跟着学样了,达达小朋友,在班级会时时听到小朋友对他发出不满之声,“老师,达达打我了”,“老师,达达推我了”,更有厉害的,“老师,达达用手抓住别人的头发……” 一时之间,忙得我还没解决了这个问题,又迎来了下一个告状,回过头来再仔细了解告状因:既不是达达抢了小朋友的玩具,也不是他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纠纷,那到底为什么呢?
于是,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有意的接近他,观察、了解他。
案例实录一:
早晨,达达入园时我就请他洗手,然后请他玩桌面游戏,可是他似乎没兴趣,坐在椅子上把自己的手指伸进嘴巴,好像这个比玩具更有吸引力,上课睡觉的时候也一样,只有我提醒的时候才把手拿出来,之后又马上忘记了,每次说他的时候他都用无辜的眼神告诉我,我不是故意把手伸进嘴巴的。
教育措施:
1、家长配合,做到及时的提醒达达不要把手指头放进嘴巴,跟孩子讲这样做的坏处。
2、老师可以利用课间饭前的时间专门的把这件事情拎出来讲引起小朋友的重视。
3、创设安全、整洁、卫生的环境经常提醒全班小朋友洗手。
分析:
小班的小朋友偶尔将手指头玩具等放进嘴巴是正常的,可是达达小朋友他的频率实在是太高了,太不卫生了,达达小朋友经常把手指头放进嘴巴,这也和家长没有及时的提醒有一定的关系。
案例实录二:
经过几天的跟踪发现,原来是达达不愿意接近小朋友,只是没有正当的交往方式,一高兴就忘了该怎么做,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做出一些危险的举动,使得我们班上的小朋友难以和他相处,造成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不愿意和他一起游戏。这种情况如果不得到及时解决,就会影响达达以至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和交往。
教育措施: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在班上教他与人正确交往的方法,如拿着他的手教他摸一摸小朋友的手呀、脸呀,再在自己身上感受一下这种感觉,并且教他说一些小朋友交流的话,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让小朋友知道他想和大家一起玩。另外,我们也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使他的行为有所缓解,但效果还不太显着。
由此可见,针对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和帮助幼儿学会正确交往,还应适时抓住教育时机,引导幼儿偶然情况下体验到痛苦进行迁移,使他由自己的痛苦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帮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会给别人带来的影响,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
分 析: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家长工作很难做,所以有的老师怕跟家长沟通,怕一句话说的不好可能就会引来大麻烦。但我想家长并不是上帝,只要教师摆正自己的位子,不卑不亢的阐明自己的立场,真心诚意,必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收获与反思:
经过好几天反复的提醒,达达的坏习惯还是没有改掉,于是我在反思到底要怎么说才能让他改掉这个会习惯呢?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吃完中饭后我让小朋友们看“巧虎”的动画片,正好点击的是有关病菌的一集,当放到把手放嘴巴的时候,那些直观形象的病菌直接跑到嘴吧里时,我按了暂停把这件事情又提出来对着动画片画面想象的讲了一次。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发现达达跟以前比有进步了,我相信接下来他会慢慢改掉这个坏习惯的。
至于达达经常对同伴发出侵犯性行为,甚至用手抓住小朋友的头发。我们老师发现后,不是主观的、泛泛地向他进行友爱教育,而是有意地接近他,观察、了解她,终于发现他是爱小朋友的,只是受家庭的影响,不会用大家能接受的方式表达爱。问题找到了,老师因人施教,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教给他正确的交往方法,使他学会用大家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并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他有了相似体验并安慰、关心他以后,引导他反思自己一些不恰当行为给同伴带来的后果。由于他有了亲身体验,所以很容易推想同伴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感受,使他真正理解了那些行为为什么是不恰当、不好的,从而更自觉、更主动地改变那些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成人决不能故意制造事端,使孩子体验痛苦,因为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只会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绝不会给孩子社会性发展带来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