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信息化背景下,不少青少年因迷恋虚拟的网络,很少或不愿与他人交流,这导致部分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虽然当前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因为课时相对较少,加之一些校领导重视不够,效果不甚理想。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心理健康辅导课是远远不够的。《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知识,而且要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准“关键点”,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热爱生命的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心理问题而导致的青少年自杀案件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平均每年有近30万青少年自杀身亡,这相当于几乎每两分钟就有一名青少年因自杀而失去年轻的生命。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刻不容缓,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对学生渗透热爱生命的教育。
例如,“人的生殖”一课的内容包含了人的孕育、成长过程,是对初中生渗透热爱生命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动态呈现一个受精卵成长为一个婴儿的过程,让学生感知自己的生命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形成的。给学生播放孕妇“十月怀胎”到最终分娩的过程,对孕妇分娩婴儿的视频进行重点呈现,让学生明白妈妈生育自己时承受了巨大的疼痛,是一个十分艰辛的过程。然后,再给学生呈现近几年来我国一些青少年自杀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并讨论,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二、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科学生活观教育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这一代青少年的生活条件普遍比较优越,但这也导致了一些青少年的生活观出现了问题,青少年吸烟、酗酒、吸毒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学生物教材图文并茂、文字简练,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活观教育素材,是对初中生进行科学生活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例如,在教学“人体内气体交换”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课件先给学生呈现正常人体内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确人体内的正常气体循环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数。然后,再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健康人的肺与肺癌、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的肺部。在学生进行观察对比以后,再向学生说明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是导致肺部疾病的“罪魁祸首”。这样,有吸烟行为的学生就会受到极大的震撼,从而主动产生戒烟的想法和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观。
三、在生物课堂中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性心理发育也随之提前。但他们的性价值取向还十分模糊,特别是一些女生,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相关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在学习人体生殖系统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物教材中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从正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了解并明确男女两性差异,知道生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打消学生的神秘感。还可以借助图片、生殖器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和讨论,消除他们“谈性色变”的羞怯心理。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性知识内容,如遗精、手淫、月经期卫生等,则可以组织学生自学,并安排他们在课下与好友进行交流。
因生物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在生物课上加强渗透,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性知识,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程的特点与优势,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作者单位:山东省蓬莱市小门家中学,蓬莱,265606)
编辑/黄才玲 终校/于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