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一线心育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在线阅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时间:2015-09-08 15:16    点击:        作者:乔福昶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挑战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构成呈现年龄偏高、学历偏低的特点,还有部分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还存在非师范类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新课程的实施,也阻碍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落后阻碍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目前农村中小学中普遍存在着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大部分学校的领导和老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习和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老教师认为实施新课程是年轻人的事,与己无关。在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对学生的教育只是停留在机械式的管理上。教师观念的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实施,要更多地依赖教师培训工作。然而,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选送不到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选送意识不强。同时很多学校的教师是包班教学,外出培训则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农村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培训经费短缺使得教师无法外出培训,从而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知识的完善,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开展。此外,在校本培训方面由于缺少相关的师资和条件,无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培训,即使培训也只是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上,开展研讨式、互动式、参与式、反思式等多种培训有很大难度,培训缺乏实效性、针对性,不能满足工作所需,不能解决教学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教师自学自研落后,限制了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还需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的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更少。许多学校地处偏远没有网络,有限的一点图书也得不到更新,教师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三、农村学校教师流动性大,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生活条件差,留不住教师。人员调动频繁,使得农村学校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出现断裂带。农村教师无法去外地参加培训,有时即使培训了,来年可能就调走了。这样造成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不能内化和深化,亦不能推广,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这样恶性循环,成了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
 
  四、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制约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随着近几年农村家长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学生远离父母,缺少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扮演着在校是学生,在家是家长的双重角色。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增大,社会上闲散人员增多,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一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学习,扮演好老师、家长和朋友的角色,使这部分学生在学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如上文所述,农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迫切的需要和严峻的考验,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只有加强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才能满足现代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学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出新时代的社会建设者。
 
  (作者单位:青海省民和县古鄯中学,海东,810800)
 
  编辑 / 王晶晶 终校 / 于 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