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是如何爱上跑步的?这其中当然有一大部分人的初衷是为了减肥,真正成功的也只属于更有毅力的那一部分。当跑步开始疯狂地席卷北上广这些特大中心城市,并且慢慢形成一种习惯,人们当然要问,跑步真的有那么好玩吗?
今天,我们就来解密一下大脑。
跑步能刺激新生神经元,减轻焦虑
你为什么而忙?看起来像是一个挺深奥的哲学问题,但是,当你把它理解成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解决方法就简单得多了。
忙碌是大部分都市白领们或者说新兴中产阶级共同的状态。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学系的吴强在一篇文章中写到,面对日复一日的排队挤地铁、堵车、加班和各种地位差异,作为正常人,只要认真对待这一切,便几乎不可避免地可能产生焦虑。然而就是在这一群人们当中,生出大批的跑步铁杆粉丝——他们发现,跑步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式。
最近神经科学的研究,对焦虑成因也有了新的发现。科学家们证实了,焦虑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当中“海马区齿状回区域”,如果新生神经元不足就将引发焦虑感——焦虑有时候并不是社会问题,或者形而上的思考,返璞归真,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生理需要——我们需要刺激一下自己的“新生神经元”。有一种药物可以做到,名叫“百忧解”。
但不吃药,我们同样可以赶走焦虑。科学家们用小白鼠进行对比试验,发现跑步和体育锻炼能够刺激海马区的新生神经元,减轻焦虑。所谓生命在于运动,如今也从科学当中找到佐证。
跑步是可以让人变聪明的
许多白领认为,跑步是一种节约时间的运动方法——因为自己要想法子挤时间出来跑步,不得不尽快完成手头上的工作,时间长了,竟然发现自己慢慢变得高效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开始跑步之后发现自己的时间变多了。
实际上,一组日本的运动学家证实了这一现象——跑步就是可以让人变聪明,而且只需要跑个十分钟就够了。
一组日本的运动学家招募了25名健康的年轻人参与实验,实验共分两轮;在第一轮,实验对象需要骑行固定式的自行车10分钟,而在第二轮他们只是休息。志愿者在实验前后各接受两组测试。其中一组专门测量情绪和兴奋程度,例如精力充沛还是昏昏欲睡,放松还是紧张等等。
另外一个是著名的“斯特鲁测验”,测量注意力和大脑的运行速度。研究员向志愿者展示许多描述颜色的词语,如“红”、“黄”、“蓝”,但是这些词显示在屏幕上的时候本身也是有颜色的,志愿者需要说出字的颜色,而不是字本身。
结果是,志愿者在运动后的斯特鲁实验中的反应速度有明显提升。不过,对照试验当中,休息之后的志愿者们并没有表现出这种提高。
运动还引发了大脑左侧两个区域的活动激增——这两个区域都涉及注意力以及执行功能。而且由运动引起的大脑激活程度和处理速度的提高相关。
也许是跑步把猿变成人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雅布隆斯基曾有一则理论,最初的人类是通过狩猎和迁徙过程中的跑步,才得以逐渐进化——比如增大的下肢关节,和适合奔跑的较短的脚趾头,以及灵活的腰部(谢亚龙担任足协主席期间特别强调的髋腰肌的训练,这是中国男女足运动员最大的身体缺陷),还有较直的上臂骨,和朝向侧面的肩窝(猿猴总是上举、准备随时攀爬的向上的肩窝)。
这些进化极大增加了人类的上肢活动区间,解放了上肢,双手的技艺得以不断进化,同时刺激了大脑的扩大。而更重要的,还是跑步所需的体温调节帮助人类发展出一套皮肤冷却系统,背毛得以逐渐褪去,也因此永远脱离了野兽的序列。
在狩猎和迁徙的过程中,男性的“跑步基因”随Y染色体遗传,渐渐地,男性因为具备穿越地理情境产生的复杂认知和记忆能力而不断刺激神经元增升,脑容量增加,权力也随之扩大,原本属于采集和种植的女性权力却不断下降。
最终,善于奔跑的非洲移民在三万年前统治了世界。但是,另一方面,几乎随着人类文明开始的同时,男性Y染色体也开始了退化、变短,Y染色体特有的男性基因逐渐被X染色体共享。其后的人类历史,便是善于奔跑的民族如何捍卫民主或者游牧民族如何征服农耕民族的故事。通常,这些善于奔跑的民族通常也比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