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考试心理;焦虑;家庭氛围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考试,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试。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做后盾,知识学得再多也不能发挥其十之一二。如何让学生在高考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学生本身,家长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本文是根据随机抽取的我校高三年级四个班(两文+两理)做调查的总结与提炼。调查的是关于“高考前你的家长的做法?你认同哪些不认同哪些?希望家长怎么做”等几个问题。
调查表明,一些学生家长的做法存在误区。呈现如下,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的教育,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使孩子身心愉悦地投入学习与考试。
一、表现得过于紧张
表现一:过于严肃的气氛
“我感觉父母比我还焦虑,不看电视,也不听广播了,说话很小声,我在家的时候还闭门谢客,好像高考的人是他们而不是我。搞得我很紧张。”
表现二:过分关注
比如“以前还让孩子做家务,帮帮忙什么的,自从高三就都不让孩子干了”“孩子告诉家长某段时间睡眠质量不是太好,结果大人担心得也失眠了”“过多地去学校探望”“什么都顺着孩子”“突然要求很严格”“买很多的营养品”,等等。
正确的做法:
1.保持和平时一样
家长要保持平常心,家庭仍保持正常生活为好,不主张那种完全没有声音的家庭氛围以及“异常”的对待,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一位文科状元的父亲说:“快高考了,孩子本身思想压力就不轻,做父母的应该淡化高考气氛,让孩子自己去复习。”一位理科状元的妈妈说:“孩子高考之前家里和平时一样,没有紧张的气氛。”她觉得家长关心得太多,会让孩子产生“我要考不好,对不起爹妈”的想法,增加孩子的思想负担,对考试不利。
有一位父亲在孩子临近高考时,反而让孩子做起家务来,让孩子洗衣服、拖地板、买酱油。其实,这位父亲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让孩子觉得家长没把他的考试当回事儿,孩子可能会想:“临考试了,还让我做家务,这也太不重视我了,让你们不重视我,我一定考个好成绩让你们看一看。”家长没有压力,孩子的压力就会减少一半。第二,能使孩子得到适当的休息,缓解高度紧绷的神经。
2.相信孩子
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支配学习生活,包括在学校和在家里。孩子回到家,如果还想学,就让他们学,不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打扰干涉;如果回到家不想学,那么允许他们适当地放松、休息,可以适当让他们做点家务,干点农活,看看新闻、散散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劳逸结合才会提高学习效率。他们已经长大,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当然如果孩子本身自制力比较差,要适当地提醒或加压。
3.相信学校
不要盲目给孩子买或者找辅导材料。家长对学校复习的程序和内容并不了解,认为多做辅导材料会有效果,结果冲淡了老师的复习计划,只能给孩子增加压力。
二、不能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我的父母工作较忙,我每星期回家除了收拾自己的东西,拿完放在枕头下面的钱就和同学出去玩了,基本见不到他们,也许是习惯了,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无奈。打电话的时候,他们总是催促我挂电话,说还在上班,还在忙。不想听到他们只问我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用。不喜欢他们总是在我的面前一闪而过,声音还没有听够,人已经不见了,有一种被忽略的感觉。”
正确的做法:家是孩子得到爱和力量的源泉,是休养放松的港湾,创造和谐放松、积极健康的家庭环境,适当地陪陪孩子是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三、不能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表现一:一说话就只说“高考、成绩、努力、不要有压力”“给你吃的,给你穿的,你还想什么”等。
表现二:考试不理想、灰心丧气时,不是被骂笨就是被批评不努力。
有些孩子为什么“早恋”了,很大程度上是缺失父母的爱,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心灵上的,他/她突然发现有一个人那么懂自己、理解自己,愿意倾听自己内心想的事情,并愿意和自己分担。于是他们的关系亲近了,渐渐恋爱了。这是我们家长需要反思的。
正确的做法:孩子很渴望和父母多一些内心的交流,多一些全方面的、开放式的交谈。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们从来没有辅导过孩子做功课,只是每天回来跟孩子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们的家庭教育。
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妈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孩子的价值观,了解孩子心里认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孩子,增加他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孩子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
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在里面。事实证明很有效。
四、不能给孩子提适当的要求和期望
表现一:期望过高
“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名牌大学。”“家里给你花这么多钱,你再考不上好学校对得起谁?”孩子可能因为这些话语焦虑、烦躁,更甚者会头痛、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等,成绩因此更糟糕。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但也可以直接将一个人摧毁。
表现二:期望过低
有的家长从来对孩子都是不管不问,没有根据其情况提过适当的目标,只是一直说“顺其自然就好”或“考上考不上大学都无所谓”,这样也不好。学生会感觉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不重视,对他们的学习不抱太大希望,学习起来就会缺乏动力,放任自流。
表现三:老拿孩子的成绩和他人比较
“你看××成绩一直就挺好!”“你吃饭吃的不比人家少,钱花的也不比人家少,人家都学习好,你咋恁笨咧!”等等。这样会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有的孩子叛逆心理强,可能就故意不学,跟家长对着干。家长切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然后将它发扬光大。
正确的做法:我们可以温和但坚定地告诉他们:“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目标。”“你有实力,只要你肯努力!”“对于高考,爸妈支持你的想法,你要自己加油!”“爸妈相信你,只要你尽力就好!”等等。这些话语会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同时又充满力量!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其养成优良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品质优良的人,其人生才更容易成功。
(作者单位: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开封,475200)
编辑 / 李益倩 终校/ 于 洪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