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弊”,大到国家等级考试,小到市县的统考、模拟考,无处不在。虽然各级新闻媒体多次给予曝光,仍有不可挡之势。这对真正提高国民素质,促进在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社会的大气候也影响了校园的小环境。现在学校的各种考试如期中测试、期末统考,甚至于平时的科任教师单元测试都采取了种种措施:单人单桌、拉开距离、严肃考场纪律,两至三个教师监考等。等最终的考试成绩出来,仍有部分教师慨叹:“这位同学是抄的”、“他的成绩不真实”。面对这种情况,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如何看待,如何使学生找回真实的自我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
一、加强人格修养,净化学生心灵
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格养育的圣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丰富的道德因素,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使之坦诚地面对人生。同时,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知识的增长过程也就成为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伴随着知识的获得,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久而久之,就会以诚实的心态来面对各类考试。
二、面对作弊学生,给予“激励”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作为教师,在考试后对明显有作弊行为的学生不能单纯批评了事。面对他的高分可以在本班甚至本年级给予表扬,如“你答得真不错”、“你让老师很意外”、“有的同学不相信你,你相信自己吗”、“以后你还会给老师一个惊喜吗”等。面对教师的期盼和鼓励,学生的心灵会受到震撼,或惭愧,或感激,进而对所学学科产生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师只有用“心”施教,学生才会对学习越来越积极,学习的信心才会越来越强。激励与尊重,会使学生把真实的自己展示在教师面前。
三、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培养学生的求实意识
学生的发展是有巨大潜能的,教师应看到每个学生都是有培养前途的。所以,每次考试后都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找到学生的一点点进步,有时甚至是“虚假”的进步,给以赞赏。一点一点的鼓励加上潜移默化的引导,会使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会获得成功。同时,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不成熟的人。因此,不能只看到他的“作弊”行为,而应看到他有一颗追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适时地给予帮助,教会他学习方法,如:给他介绍有明显进步学生的学习方法,介绍逆境中仍坚持不懈努力的典型事例;培养他在学业上的求实和务实精神,使他沿着健康的轨道成长,久而久之,他自然会丢弃抄袭的恶习。
四、把教师的强制行为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学校所规定的各项考试制度都是一种强制行为,无论是“三单一拉”,还是增加监考教师人数,都是为了不使学生有可乘之机,杜绝作弊现象。从效果看,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从学生的学习目的入手,让学生明白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将来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如此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考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作弊问题。
五、多元评价互动,不以分数论优劣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通过以纸笔为工具的考试这惟一途径,学生的智能、创新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很难在一次考试中得到全面的体现,同时,这种一张试卷定优劣的做法也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应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使质性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如用行为观察、情景测试、学习日记或成长记录等方法评价学生学习、发展的过程;采用开卷与闭卷、等级制与百分制、单向素质与综合能力、笔试与口试、实践活动、试题与附加题、达标与竞赛等量化评价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多方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会因一张试卷的得与失而苦恼,减轻了心理压力,也就能轻松地面对每一次的测试了。
还社会一个晴朗的天空,还校园一片纯净的土地。我们应从现在抓起,从改变评价体制做起,让学生坚信学习没有捷径,世上没有不劳而获,只有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能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