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模式
与其他治疗模式相比,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简称SFBT)强调语言的准确运用,语言的运用步骤:刚开始接触时治疗目标的磋商—朝向美好生活历程的评估—找出当事人达成目标的成功步骤。在这一过程中,SFBT以“正向为焦点的思考”“例外带来解决之道”“改变永远在发生”等治疗信念,以及目标架构、例外架构、假设解决架构和丰富的问句技术等特点成为后现代独特且盛行的心理治疗学派。
由于SFBT尊重当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假定所有当事人都有能力塑造自己的生活,辅导者这种基于人本主义的信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股积极的促进力量。初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涨时期,容易夸大自身的情绪感受,陷入情绪漩涡,从而忽视自身成长力量,无法解决问题。SFBT能帮助学生了解事情也有运作良好的时刻,协助他们发现与内在这个小小的成功、力量、资源对话,将可以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勇气,解决更大的问题。
在学校咨询工作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一般的适应性问题,相当一部分以短期咨询模式为主,因此SFBT模式中理念和技巧,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本案例以SFBT模式疗法为主,结合针对初二级一名学生的厌学心理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学生对学习的厌倦心理。
二、来访者情况分析
1. 基本情况
小马(化名),男,初二级学生,个性开朗,单亲家庭,独子,与母亲同住。外表帅气,班级里人缘尚可,尤其得到女生青睐。该生成绩中下,想进入艺术班学习,但成绩不够突出也不够稳定。进入初二后,该生出现了厌学心理,课堂表现不佳,表示压力很大。小马认为,在学校里很没有自由,上学没用,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没有上过学,因此“不相信除了读书没有其他出路”。初二下学期,面临初三分班的压力,心里压力陡增。和自己要好的四个好朋友成绩都不错,平时不怎么学习,但成绩很好,但是自己付出了很多努力,成绩却差强人意。来咨询室之前,小马停学在家呆了一个星期,期间大部分时间在玩电脑游戏,但正常的生活作息未乱。班主任、同学多次劝说都没有回校,直到最近,小马觉得“始终放不下”,因此决定回来。
2. 心理原因分析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当“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落差太大,自我认识和自我期待强烈冲突和矛盾时,个体就会产生挫败感,觉得自己永远做得不够好,使自己陷入自卑和焦虑之中。在本案例中,小马本身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层,但是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给自己设置了力所不能及的目标,导致内心冲突加大,并在外界压力下(分班的压力,同伴优秀成绩带来的压力,母亲的期待等)产生严重的焦虑和不安。在努力之后见不到显著效果之后,小马的自我价值感更是屡遭挫折,于是小马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合理化”,采用否定学习价值,否定教育制度(“读书没什么好处,不读书同样可以成功”等)来保全自我,用“不想学”来掩盖“学不好”。
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差距适当的人,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去诶里恰当、力所能及的目标,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不断增强自信自尊,使自己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适度差距会产生适度压力,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人的潜能,有助于发挥最佳的能力水平。但是过度的压力,不合理的学习期待则可能对学生带来较大的身心危害。
三、心理辅导过程
确定小马的表现和心理成因之后,整个心理辅导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第一阶段:澄清问题,建构合理目标的对话阶段
此阶段首先了解来访者停学在家的生活状况,排除来访者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询问回家的感受,了解学生回校的动机,进而澄清学生的厌学心理背后的情绪和信念。用数字评分问题评估学生学习状态的现状和学生对自身的期待,用数字呈现问题可以使问题明朗清晰,帮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有足够的能力与大人对话,是有足够的才智解决问题的。例如,学习的状态分数是1—10分,1表示状态最差,完全无法看书,10表示状态最佳,晚自修时书本的内容看完之后仍能记得大部分内容。辅导老师问小马,1—10分之间的哪个分数,他现在处于哪个分数,哪个分数是经过努力和控制后能达到的最佳状态,小马回答目前学习状态为3、4分,他对自身的期待是8、9分。
SFBT强调正向关注,在小马为自己选定了理想状态分数之后,再次切入重点——“想象一下,假如我们真的达到了刚刚选定的理想状态,你觉得你会是什么样子的?正在做什么?”第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意识到,达到理想状态是可控的,能实现的,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掌控感;第二个问题类似于SFBT所说的“奇迹问题”。“奇迹问题”旨在帮助学生走出情绪陷阱,学生在想象和描述过程中体验成功情景,清楚地看到自身的改变,达到超越困扰的效果。
在小马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他已经在重新塑造生活,在呈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小马窥见自己不同的学习形态的同时,也会感受到自身是有能力的。进一步了解和澄清发现,在小马描绘的理想状态下,他每天都能努力学习,努力的结果是学习成绩优秀,受到老师关注。至此,辅导老师发现小马一系列“不想学”的念头背后,除了对自身定位过高之后,更是一种逃避,逃避“不会学、学不好的自己”,因此辅导老师在小马描述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正面回应,肯定小马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强化小马的行动力,调整目标操作性。
2. 第二阶段:整理思绪,对来访者提及的解决方案进行有效回馈和引导
咨询告一段落,和来访者一起各自静默思考2分钟,也即是SFBT所说的“思考休息”,之后对第一阶段学生所提及的问题及尝试过的问题解决途径做简单的小结和回馈。此阶段的重点放在对问题解决策略有效性的探讨上——“现状与理想状态之间相差了大约5分,你觉得要缩短两者的距离需要做什么?或者,你觉得是什么阻碍了你从现状向理想状态迈进?”“在你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曾经出现过你所描绘的理想状态,当时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激发了你保持这种状态)?你有什么感受?”
在此阶段,除了SFBT模式之外,还需要借鉴认知疗法的技术,冲击小马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构建新的行为理念。如当小马提到“读书没有用,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都没读过什么书”,辅导老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辅导:(1)面质——“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没读过什么书”的依据是什么,现实是否真的如此,即使有这样的例子,比例是多大;(2)解释“合理化”——小马提到讨厌学习,但是深入交流之后发现其实内心深处他希望能成为学习优秀的同学中的一员,在初一时也曾经非常用功但效果不显著,因此产生了“酸葡萄效应”,用“不想学”掩盖“学不好”,以此来自我防御、维护自我价值;(3)自我暴露,辅导老师暴露在高中阶段对教育制度的质疑以及成熟之后对读书路的感悟。
3. 第三阶段:正向回馈,布置家庭作业
咨询结束之前,再次对小马表现出来的正面特质表示接纳和肯定,对小马提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进行整理和反馈,布置功课——在现实中细心观察理想状态出现之前、当时以及之后都发生了什么?留意体会每次细微变化背后的成功感,主要是让学生在现实中关注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并澄清问题解决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再细微的变化也算是进步。
四、咨询总结
小马在咨询结束之后表示对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回归学习生活后情绪稳定,课堂表现恢复正常,能专心听课。SFBT模式作为一种新兴心理治疗模式虽然仍然缺乏一定理论根基,但其理念和技巧一定程度上值得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借鉴和推广,原因有三:首先,SFBT模式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对于正在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生来说,咨询过程中辅导老师一定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其次,在校学生的一般适应问题通常只需在短期咨询,SFBT旨在短期内直接切入问题关键区,节省了许多时间,更能凸显学校心理咨询的效用;最后,SFBT的一些技巧具体可感,如“评分问题”“奇迹问题”等,学生更容易参与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发挥积极能动性。
当然,对于某些发展性问题,单纯使用SFBT模式就显得薄弱且无法问题根本,此时就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模式开展,各取所长,全面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