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考试心理 > 赏识你的学生
在线阅读
赏识你的学生
时间:2015-05-11 15:48    点击:        作者:陶弘标

利用暑假的空闲,妻子在驾校报了个名,学习开车。从没摸过方向盘的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但进步不大,回家后总是唉声叹气就怕学不会。看此景,我非常心痛,就自告奋勇陪她去学车。或许是天气炎热导致心情烦躁的缘故,亦或许是学徒们的进步不大,一整天驾校的师傅对妻子他们可就没什么好的脸色。这不,师傅刚说了几遍,但无际于事,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妻子一会儿老毛病重犯,驾驶车子过单边桥一只轮胎滑了下来、绕饼第二个就吃上了,在倒车时车子还撞向标杆……一圈下来,副驾驶坐着的师傅的脸成了包公的脸,嘴里阴阳怪气的吐出损人的话语:“我带了这么多学员,没见你这么笨不开窍的。”憋得满脸通红,且平时很少遭到别人这种毫不遮拦的批评的妻就斗胆的对师傅说:“师傅,你要多鼓励我呀,……”哪知她一句话没说完师傅劈头盖脸的一句马上就压了下来:“你以为是和你们教书一样,还鼓励?”坐在后座的我很同情妻子,同时不由得思考“自我”,心中波澜起伏:教书教了这么多年,大多数时候是批评学生,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无形当中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带来心灵上的阴影,其实他们多希望我的鼓励呀!

现在,在办公室里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自己班级的学生不如别班的好,不够聪明;自己班级的学生没有感恩心,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好报;自己所教的学生不守纪律,爱顶嘴;自己所带的学生太懒了,懒到不可救药……。俗话讲孩子越批评缺点越多,孩子越表扬优点越多,抱怨的结果使学生自卑,自贱,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抱怨也使教师的心情越来越糟,看得学生一无是处,气不打一处来,对学生身上的一点小错误也往往是小题大作,无限夸大,造成师生对立。长此以往,还谈什么提高教学成绩和促进学生发展。记得狄更斯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的。对此,我不得不向老师们大声疾呼:“换一种思路,赏识你的学生吧!用赏识的雨露去滋润那些寂寞的心灵!”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确实,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一个做饭的人,会因有人夸赞自己的厨艺而致劳累于脑后,而且会不顾繁杂辛苦还能花样翻新;一个总经理,会因董事长的几句赞许而竭尽全力为公司效力等,那么学生也一定会因教师的赏识和肯定而朝着正确引导的方向前进的。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往往把赞赏、激励的言语大方地送给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乖巧、自觉,讨人喜欢。面对那些调皮的孩子,那些成绩较差的学习困难生,我们往往十分吝啬赞赏的话,不愿意及时地送上一句温暖的话语,事实上,他们是最需要激励、唤醒和鼓舞的。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我们在以后教学生一定要给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生更多的鼓励,欣赏他们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醒:“如果没有标准,没有明确的教育指向,一味的赏识就会演变为一种“精神鸦片”。为此,赏识也应该有理性,千万别过了头。正如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当人过度的时候,最适意的东西也会变成最不适意的东西。”赏识不是无原则的表扬,适当的批评也是必需的。《论语》中就有孔子批评学生的记载,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批评他“朽木不可雕也”,宰予后来却成了孔子的高足。因此在学生发生错误行为时应该进行科学的批评,及时地予以纠正,使他们明白什么是错,什么行为能得到人们的赞同和尊重,什么行为将会受到批评,使孩子们更加自尊自信。赏识教育是润而不湿的“杏花雨”,它使学生茁壮地成长,严格不留情面的批评则是气势磅礴的“疾风骤雨”,它使学生坚韧刚强,勇于面对风浪。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浇水,也必须剪枝,“赏识”和“批评”是教育的两翼,就像人的左膀右臂,缺一不可。这二者结合的恰到好处,将异曲同工、相得益彰。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应该把批评变得委婉一些、策略一些、容易接受一些。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真的期待那个师傅能像农民那样够赏识自己的学徒,进而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相信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