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考试是令人畏惧的,很容易产生强烈的紧张情绪,尤其是高考,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许多学生都会产生深刻而多变的心理情绪体验。
虽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一般决定了考试可能达到的水平,但是能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还会受到心理状态、应试技能等因素的影响。不管你复习得多充分,知识掌握得多么娴熟,如果缺乏足够的应试技巧,特别是应付、控制、调节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的技能,则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学生产生考试焦虑的因素很多,既有自身的,也有外部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需求单一和期望值过高是产生焦虑的起始原因。对于高中生而言,大多数学生对升入大学的要求十分迫切,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考试同个人自尊要求和实现自我理想的需求相等同,把考试成绩与个人荣辱、名利地位相提并论。
每一个高中生都急切地期望自己榜上有名,渴望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但是大学的录取名额又有限,激烈的竞争和角逐又在所难免,他们对升学考试充满忧虑情绪,部分学生害怕参加高考,担心在考试中遇到难题,害怕进入“考试角色”。
另外,考前模拟测试中的成绩也影响学生的情绪。有的尖子生考试分数一低,就急躁不安,情绪随着各科测试成绩而起伏不定,甚至出现自卑情绪。
(2)封闭的环境与不良的刺激是考试焦虑的诱因。家长、亲朋、师长对考试的认识和态度,这来源于外部的压力直接影响着高中生的情绪状态。成人焦急、忧虑的情绪通过各种载体传递给高中生,无形中成为加剧学生心理负担的催化剂。
(3)能力偏估与知觉障碍是考试焦虑的内部根据。人的需要、理想目标是以自身能力和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基础的。人的需求的强度与自我评价成正比。
(4)长期疲劳与负荷超载是考试焦虑的生理基础。
怎样才能放下心理包袱,轻轻松松上阵,考出理想的成绩呢?
1.要端正自己的考试态度。
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免未考先慌。大家要认识到考试可以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考好了,是对前段学习的一个肯定和总结,会增强信心,促使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没考好,会迫使自己认真去分析原因,找出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变现状。不要老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考试的结果,这样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通过内心对话,即自己说、自己听的自我沟通过程来保证考试前的适度紧张,不至于过度紧张,形成考试前的良好的心理状态。
如:“我已经准备充分,考试并不可怕”、“考试成绩并不重要,只要在考试前作了最大的努力就行了”、“我现在很镇静!”、“不要慌、不要慌,没什么了不起!”、“现在比以前好得多了!”、“我的心跳很均匀、很有力!”等。
3.要注意考前紧张心理的调适。
考试前要注意保持乐观的情绪,不要过多地担心;如果进入考场时过于紧张,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可以从心理上下意识地松懈一下;如果时间是足够的,可以用几分钟的时间揉抚双眼、进行深呼吸、闭上双眼使身体取静、按摩头顶中心(中医称为“百合穴”)、以及松驰躯体、自我暗示取静等。
4.在考试前,同学们可以通过多种简便、易行、实用、可操作的自我训练方法进行自我排解。
文章来源: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