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人在师途 > 为人师者莫学“鲁王养鸟”
在线阅读
为人师者莫学“鲁王养鸟”
时间:2015-06-15 09:42    点击:        作者:郝海涛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鲁王把自己乐于享用的一切,看作是世上所有的人,甚至鸟类也一定乐于享用的。于是,他对海鸟的种种优待就变成了残酷的虐待,仅仅三天,一只活泼的海鸟就被他弄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的主观愿望再好,如果不符合客观规律,不按照发展特点来办事,结果只能事与愿违。我们教师中的“鲁王”还少吗?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以本本为中心,就是不以生为本来因材施教,自以为是,最终害人又害己。

“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是“资质”的意思,“施”是“施加、进行”的意思,“教”是“教育”意思;合起来说就是“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前提是“识材”,关键是“因材”,目的在于“成才”。

高效课堂需“识材”“因材”。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使他们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发展。像王守仁说的那样,“因人而施之,教也,各成其材矣,而同归于善”。如今的课堂里,太多用成人世界的规则去规范孩子的生活,用成人的思考方式去束缚孩子的天性,这都不是孩子所喜欢的。真正优质的教育,要从孩子的天性和基础出发,创造孩子喜欢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一堂课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在备课中教师往往注重对教材和教法的钻研,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递,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以至于课堂教学变得机械和沉默,缺乏生气和乐趣,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的一切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这就要求每位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只要教师垄断课堂,喋喋不休,学生就难以进入他们该进入的角色,当然也就难以欣赏到孩子们精彩纷呈现的见解和思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因此,只有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才能构建高效的课堂。  

高效德育需“识材”“因材”。天性是孩子教育的起点,教育要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天性。真正的优质教育,要从孩子成长及发展规律进行深度审视。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育活动,从孩子的视角看待每一件事,根据孩子的天性找到教育的节奏,既不能盲目超前,也不能盲目滞后,要养成研究孩子的习惯,并根据他们的心智特征来确定施教方案。蹲下身来,平视孩子,倾听和研究孩子,孩子就愿意与你真心交流;牵起手来,参与孩子的活动,努力获得孩子的认同和支持,就能寻求到教育那份鲜活的生命;用多把尺子量孩子,就能量出孩子的自信和勇气,然后耐心等待,静候花开。

清代思想家魏源曾经说过:“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先懂得孩子再施教。只有懂得了孩子的性格,才懂得如何相处,了解了孩子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才能因材施教。有人提出,假如让比尔·盖茨当律师,让爱因斯坦当总统,你们认为会有什么结果? dsoRPX']= ^o<Nzo |.me G比尔·盖茨和爱因斯坦正是因为放对了自己的位置,才能成为本行业的天才。班主任要做孩子的伯乐,帮孩子找到他们的“兴奋点”,让他们各得其所,变成各个领域的“千里马”。陶行知曾说:“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施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同样,我们既要坐而言因材施教的规律,也要起而行因材施教的规律,要针对教育活动中常面临的“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和“特异生”施以不同的教育,长善而救失。

糊涂教师“以己养养鸟,非以鸟养养鸟”,虽“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其结果不免“三日而死”;智慧教师从研究学情、因材施教开始,选择适合的教育策略,寻找合理的教育契机,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积以时日定会使孩子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