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沟通 > 大孩二孩缘何相处如此融洽,全因父母这样做
在线阅读
大孩二孩缘何相处如此融洽,全因父母这样做
时间:2017-07-03 16:29    点击:        作者:郏蒙蒙

 

        一则“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的新闻让无数人感到惊讶,同时也让人们意识到大孩对于爱的占有是如此的强烈,要想顺利迎接二孩的到来,必须做好大孩的思想工作。



 

                                 改编刘   芳

 

安德烈·莫罗阿在《人生五大问题》中提到“长子(长女)的心理,其终生都是可以辨认的,第一个生的常留恋以往,他是保守的,有的是悲哀的,他爱谈自己的幼年,因为那是他最幸福的时期”,我想他们也是最容易回忆过去的,记忆里那个沉默寡言或者极度叛逆的大孩,时不时就跳到现实生活中,悄悄提醒过去那段让人煎熬的时期。


出于好奇,我收集了很多长子(长女)的回忆,发现里面最多的是莫名其妙的白眼、突如其来的责骂和一种渴望爱而不得的失落心情。这些回忆的制造者无疑就是他们最重视的人——父母。


二孩时代来临,如何让大孩不感觉到受到冷落,尝试做到以下几点,会让大孩的心回到家里,愿意理解和分担。


 

情绪稳定,是爱的基本能力


二孩到来,很多父母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生活品质下降,这些都会导致父母本身出现情绪问题。一些父母会因为很小的事情,甚至没来由的,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可怜的”大孩就是父母情绪的发泄口之一。


我听到过好几个哥哥姐姐说起,小时候,不帮妈妈干家务是肯定会被骂的,帮了没弄干净也会被骂,弄干净了还是会被骂,大人总是在生气,而生气的原因飘忽不定,难以捉摸。大孩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势必会感到压抑,性格上会变得自卑、易怒。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让自己情绪稳定下来。


第一,发脾气前,问问自己为什么。


心理学家沙赫特提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的作用。当父母有焦虑、愤怒或生气等负面情绪时,应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生气:探索自己内心的想法,找出想法的不合理之处,用正确的认知来应对。


比如大孩不愿意跟亲戚打招呼,妈妈觉得很没有面子,感到生气。面对这样的情况,妈妈可以先找找自己不合理的想法,它可能是“大孩没有礼貌,不知道尊重别人”。接下来思考一下这个想法的不合理之处:用一件事来给大孩的品行下定义,过分夸大;大孩当时可能正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大孩不是很熟悉那个亲戚,感到害羞等等。


在思考的过程中,妈妈发现自己想法的不合理,建立正确的想法,用包容的心去接纳大孩,并在行动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一个人在养育大孩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找到儿时自己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同样的情绪会在不同的时空进行传递。如果能对过去的自己进行探索并接纳那时候的伤痛,也许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吧。


第二,告诉大孩错在哪里,如何改正。


很多父母在发脾气时,经常会说这么一句:你认不认错,你知不知道错了?大孩在“武力”压迫下,哭着喊:知道错了!再也不敢了!这样的回答看似毫无问题,但仔细分析下,隐藏着太多讯息。


首先,大孩认错的真实原因被模糊化,他们的哭泣到底是害怕挨打还是对自己犯的错感到愧疚呢?


其次,没有明确那个“错的地方”。父母和大孩的对话是一种封闭式的应答,并没有对真正的问题进行展开,大孩很有可能一边哭着说知道了,一边脑子还糊里糊涂。


最后,没有告诉大孩正确的做法。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在成人的世界探索着,并慢慢地适应着。有些新问题的出现,孩子是真的不知道应对方式的。之前有一则漫画,一个孩子夹着一块鱼肉大叫着:爸爸吃鱼头,妈妈吃鱼尾,中间的给我!漫画原意是讽刺那些小皇帝小公主的以自我为中心。


我将这幅漫画给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大孩看,他并不理解漫画的原意,他模仿那个漫画中大喊大叫的大孩,用天真的眼神看着一脸尴尬的父母。这个例子说明孩子有时候犯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错,他们的认知和道德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父母要慢慢引导。


所以父母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后,要引导大孩发现问题,并付诸行动。


 

               

                      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在二孩到来后,父母要给大孩时间缓冲带让他们慢慢接受家中的改变,并学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在这个时间缓冲带中,父母对大孩要尽量多用强化,慎用惩罚。


孩子渴望关注,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寻求关注的方法。有的大孩会积极照顾弟弟或妹妹,希望得到大人的认可。那么此时,大人就该顺势而为,多使用正强化的方法,用精神上的表扬或者一些实物来增加大孩爱的行为的频率。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孩对强化物的需求不同,父母可以根据大孩的爱好来具体实施。


在负强化的使用中,比如大孩不喜欢一个人睡的,而今天因为他(她)帮助妈妈哄宝宝睡觉,妈妈决定让两个孩子一起睡。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了两个孩子间的情感联系,也会让大孩感受到弟弟或妹妹的到来给自己带来的不一样的快乐。


在惩罚方面,父母一定要慎用。比如弟弟出生了,妈妈觉得时间不够,早上给女儿梳头扎小辫时她又总是磨磨蹭蹭的,便强迫大孩去理发店剪头发。这个做法对于大女儿而言,就是突如其来的惩罚,她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就被剥夺走了一项臭美的资本。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大孩讨厌甚至仇视二孩。相较而言,负惩罚显得温和些。负惩罚是指去掉一个好刺激,减少大孩的某种行为。比如大孩老是顶嘴,妈妈可以在沟通后给予剥夺他一周看动画片权利的惩罚,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大孩承担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减少不良行为。


把主导权还给大孩,有技巧地干预


两个孩子因为玩具的所有权、父母的关注,甚至一些很细小的事情,都会产生冲突,这是正常的现象。但在有些父母眼中,这实在是要不得的,他们担心孩子小的时候就如此针锋相对,长大了肯定不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所以在他们小的时候能说教就说教,不让矛盾激化。


实际上,孩子之间的冲突,就像六月的天,时晴时雨,转瞬即变。而父母的不合理干预,有时反而会让两个孩子反目成仇,彼此记恨。所以,父母要给予孩子处理矛盾的空间,让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的过程中,学会表达和得到领悟。


 


                 鼓励会忍让的大孩,给予拥抱


在《爸爸去哪儿2》中曹格家的两个孩子,Grace霸道任性,想获得爸爸全部的疼爱,而Joe总是嘴巴扁扁,心里委屈。两个大孩争兔子时,曹格让Joe把兔子让给妹妹,与此同时,他拥抱并亲吻了Joe。大孩总是被父母教导要学会忍让,疼爱弟妹。


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把这个忍让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在二孩出生前,大孩一直过着唯我独尊的日子,转变要慢慢来,这个过程需要爱和肯定。


《爸爸去哪儿3》中诺一在挑战谎话测试器环节中说爸爸更爱妹妹一些,这个回答让刘烨感到一阵难受。睡前,刘烨的一句爸爸是爱你的,便让小诺一掩面而泣。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爱的表达实在是太重要了,大孩不断地认证,哪怕父母在行动上可能偏向弟弟妹妹,但是心里爱的天平是没有任何倾斜的。


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开放,一大批原是独生子女身份的大孩即将变成家中的大孩。他们中有些人不愿意接受,奋力反抗;有些人心情复杂,但又怀抱期待。


父母的爱是他们面对新生命的最大力量,方式正确的爱是大孩成长的最大动力!让大孩带着父母的爱,勇敢面对,积极相处,快乐享受弟弟妹妹带来的崇拜和依赖吧!

 

本文选编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16年1月第2期。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