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沟通 > 应用达克效应,引导孩子乐观学习
在线阅读
应用达克效应,引导孩子乐观学习
时间:2016-04-05 16:02    点击:        作者:李娜 陈虹

   〔关键词〕达克效应;家庭教育;习得无助;习得乐观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的误区下,中国的大部分孩子从小就要体验各种竞争和学习压力,一些孩子小小年级就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如果孩子长时间处于悲观情绪中,很容易遇事就往坏的方面去想。例如总是认为事情不顺心,常常体验到焦虑和不安,结果变得爱抱怨、没自信,不敢也不愿意接受挑战。这种焦虑和不安的情绪,常常会让孩子感到无助,最终可能导致放弃努力和尝试。

  乐观的人更倾向于积极地迎接问题、处理问题,不畏惧困难。在乐观者眼里,只要找到了解决办法,问题就没了。所以,乐观的人不怕困难,而且觉得克服困难很有趣。虽然知道克服困难有难度,但始终相信总会有办法克服。具备这种人格特质的家长对孩子具有支持激励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艰难时期,引导孩子克服困难、战胜恐惧。

  达克效应基本思想是:想会做,想做好,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下去,你就可以做到”。比如,一位父亲让孩子学习游泳,当有人问这位父亲:你是怎么让孩子学会的?父亲笑着:放到水里游,游到能游、游到游好。在家庭教育中应用“达克效应”,不仅可以帮助家长们变得乐观一些,而且也可以帮助孩子敢于做、做起来、做下去、能做好,最终胜任各种任务。

  我们希望培养孩子们变得乐观一些,以便让孩子习得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一例在家庭中应用达克效应的有趣案例。

  周六晚上,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喊爸爸:“老爸,我想玩一会儿IPAD。”

  爸爸说:“不行。”

  儿子:“那我想玩折纸。”

  爸爸:“可以。”

  儿子很高兴,快速跑到电脑前,叫道:“老爸,来,和我一起玩折纸。”

  爸爸:“我没时间,叫你妈妈陪你。”

  孩子叫妈妈:“妈,来,和我一起折纸。”

  妈妈很喜欢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尤其是做手工,所以,来到电脑旁看儿子选择哪款折纸游戏。

  儿子边选边说:“我想折这个小船,但太难了,我折不了。这个纸彩蛋我也不会。这个小伞也够难折的……到底折哪个呢?”儿子一直犹犹豫豫。

  当光标在某一个折纸飞机的图片上时,妈妈说:“等等,这个你想折,是吗?”

  儿子:“是呀。”

  妈妈:“哦,那咱们折吧。”

  儿子:“不行,太难,折不了。”

  妈妈:“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儿子:“不行,真的很难。”

  妈妈:“谁说的?是你折过,还是别人告诉你的?”

  儿子:“我爸说的。前几天,我和老爸找折纸游戏时,他就说这个特别难,如果折不好,纸就撕破了。”

  妈妈:“哦,是吗?那你打开,看看老妈我折得了吗。”

  儿子打开这款折纸的文件,妈妈念:“第一步是,准备一张平整的纸……你念,这些字你都认识。”

  儿子念:“折一个等边三角形。”

  妈妈:“第二步是……”

  儿子念:“掀起一角向对着的一角折去。”

  妈妈:“哦,这两步挺简单的。去找一张纸来,我们按照这两步先做起来。”

  儿子飞快找来纸,开始第一步、第二步。

  妈妈:“挺好玩的,你再打开第三步,看看说什么呢。第三步,沿折痕……”(妈妈慢慢念)

  儿子照着妈妈的速度也一字一顿地念:“向内折去,再次压平。”

  妈妈:“说得真清楚,一点儿都不复杂。”

  儿子行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按照提示步骤开始安静地折纸,非常专注。

  妈妈:“第四步你自己念一下,慢慢念,让自己读懂。我去找张纸,我也想折。你参照第四步、第五步先做着,做的时候边念边做。我找到纸后,也来折。”(妈妈有意离开一会儿,让儿子自己尝试)

  儿子饶有兴趣地边看电脑边念步骤边折小船(步骤旁边还有图片提示)。

  “第四步,掀起两角,折向顶端。

  第五步,再次向中线折边。上下都折。展开得到两道内痕。

  第六步,掐住顶端,向边折去,成竖起的角。

  第七步,向后翻折。基本形状已形成了。”

  妈妈听到儿子念到第七步了,有意问道:“一共有几步?”

  儿子:“十步。”

  妈妈:“好,继续吧。”

  儿子十分耐心地进行着:第八步,沿中线对折。第九步,掀起一个边,折出翅膀。第十步,展开翅膀。用铅笔卷。

  大功告成!最后,妈妈其实并没有在身边,儿子却独立把纸飞机折好了。折好后,他兴奋地冲老爸说:哪有你说的那么难呀。

  整个过程持续了四十多分钟,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非常专注地完成了折纸游戏,而在此前,他受爸爸“这个特难”“你根本做不了”的消极暗示的影响,处于悲观、失望情绪中,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做得了,完全没有信心和勇气来进行尝试。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处于一种悲观的情绪中,很容易遇事就往坏的方面去想。

  在孩子折纸飞机的过程中,妈妈并没有直接帮助儿子做什么,而是指引儿子折纸的方向——难不难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做起来;做都不做,哪里可能有会与不会,或好与不好?

  孩子受他人影响(在这个案例中主要是受爸爸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悲观信念:这个太难,我做不了——我能力达不到(无能无为);我不行——我没有方法做到(感到无助);放弃吧——反正我也做不了(没有希望)。但妈妈巧妙应用了达克效应——想会做吗?想做好吗?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下去,你就可以做到;不做,永远做不到”,让儿子充满自信地完成了折纸游戏。

  人生也是这样,想做吗?想做好吗?那就做起来,边做边寻找方法!这样,便会引导儿童建立乐观、幸福的人生。

  (作者单位:1.山东省鲁中中等专业学校,滨州,256200; 2.开明出版社教育与心理分社,北京,100089)

  编辑/王抒文 终校/于 洪 曹朦升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