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沟通 > 一位智障儿童家长的教育智慧
在线阅读
一位智障儿童家长的教育智慧
时间:2016-03-23 16:34    点击:        作者:陈保华

   [关键词]智障儿童;家庭教育;智慧

  为人父母最大的伤痛,莫过于孩子有缺陷。作为辅读学校的心理教师,在接触学生家长的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置于“救助者”的角色,致力于帮助家长面对缺陷子女之痛,帮助家长解决智障子女带来的各种麻烦,帮助家长更好地教育智障子女。在与绝大多数家长的接触中我发现,这的确符合他们对心理教师的角色期待,但在面对这一位家长(张妈妈)时,我发现她完全不需要“救助”,因为她早已坦然接受孩子的缺陷,并积极地利用自己的智慧,开朗地面对孩子和自己的生活境遇。

  张妈妈是一位平凡的全职妈妈,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特教训练,却是女儿最好的老师。她的女儿珈珈今年9岁,不仅智力有问题,还患有构音障碍、多动症,可谓多重残疾。养育这样的孩子,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孩子出生后不久,张妈妈发现孩子有缺陷,便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全职教养孩子。她没有像其他家长一样期望找到治愈孩子的灵丹妙药而四处求医问药,而是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在实践中摸索教育孩子的方法。

  把女儿当正常孩子看

  张妈妈说,虽然从客观上来讲,珈珈智力有缺陷,但她从来都把珈珈当正常孩子来看待。珈珈身上存在不少缺点,正常孩子身上同样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与正常孩子相比较,珈珈只是学东西慢一点,需要练习的次数更多一些,只要耐心地教,锲而不舍地教,她总会有进步的。事实证明,这种对待珈珈的方式是有效的,张妈妈总能从女儿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找到教育的动力。张妈妈这种朴素的看法与专业研究者的发现不谋而合。香港著名心理学家李维榕在接触智障人士家庭的过程中发现:智障的人愈是被其他人当无知幼儿一般看待,就愈会显得弱智。反之,若是把他们当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的行为反而出乎意料地正常起来。

  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愚钝的家长,不尊重孩子个性的家长,总是在与孩子的缺点作斗争,往往两败俱伤。聪明的家长,尊重孩子个性,把孩子的缺点也当优点看,极力地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发展自己的优点。张妈妈正是后者。

  多动的孩子,精力旺盛、自我控制力差,在服从管教方面尤为困难。不少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因为无法接受这些问题,想尽办法约束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多动不但没有好转,性格也更加逆反。张妈妈从来都没有把珈珈的多动当病症看,反而认为这是她活泼好动,性格开朗的表现。既然她好动,就尽力为她创造动起来的条件。因此,张妈妈经常带珈珈到社区运动场、公园、游乐场等户外场所游玩,保证她每天都有动的机会。

  珈珈小的时候,对各式各样的玩具都感兴趣。张妈妈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把玩具都买回家,就带她到正大、梅龙镇、久光等大型商业广场的儿童游戏区去玩。因为这些地方不仅拥有先进齐全的儿童游乐设施,还提供新型玩具试玩的机会,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玩具的品种。这是珈珈妈妈最经济有效的教育法宝,不出一分钱,就让珈珈获得了智力开发的机会、与正常小朋友玩耍的机会,以及数不尽的欢声笑语。

  现在,珈珈对阅读感兴趣,张妈妈就把她带到书店,让她自己选购图书。张妈妈说,我要买她能看得懂的、喜欢的书,而不是我想要她看的书,只有这样,才不会破坏她的阅读兴趣。不论是上学,还是外出,张妈妈都会让珈珈带上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例如,朋友聚餐时,孩子总是比大人先吃好。孩子没有事情可做,就会干扰大人,甚至影响餐厅里其他顾客。张妈妈准备好的书在这时就能发挥作用,既能让珈珈不影响他人,又让她多了读书的时间。

  真正尊重孩子的家长,就应该无条件地接受孩子的弱点,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帮助孩子满足内在的兴趣和需要。

  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的过程,就是儿童获得教育的过程。张妈妈正是把教育孩子与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张妈妈把字做成卡片,珈珈晚上睡觉之前,在脱衣服的过程中,就让她认4~5个字。第二天起床的时候,在穿衣服的过程中,再把这几张卡片给她看,看看她是否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她学生字学得很快。日积月累,识字量就大了,珈珈现在的识字量与普校同龄的孩子差不多。

  尽管她做不好家务,张妈妈还是放手让她去做。在切菜的过程中,她把手指切了一道口,张妈妈马上帮她包扎好,然后告诉她用刀时要小心,并示范怎么样做才不会切到手。这样她下次就不会伤到自己了。

  洗衣服的时候,张妈妈把珈珈自己的小袜子给她洗。洗的过程中告诉她,什么样的水是“清澈”的,什么样的水是“浑浊”的,这样她就能深刻地理解清澈与浑浊的含义。通过参与洗衣服,她也知道洗衣服需要哪些步骤,怎样才能把衣服洗干净,为她以后学习洗衣服做好了准备。

  生活是智障儿童最好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学到的东西,无需迁移就能运用。张妈妈正是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通过孩子自己的尝试与实践,一点一滴地进行教育引导。

  教育不怕麻烦

  教育孩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家长不怕麻烦,尤其是对待特殊儿童。有些学生家长说,孩子洗澡洗不干净,所以要帮他/她洗。张妈妈却说,正是因为孩子做不好,才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做得多了,就可以做得越来越好。比如洗衣服,孩子不但洗不干净,还会把身上的衣服弄湿,把地板弄得一塌糊涂,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收拾。如果图省事,不让孩子动手,家长会更轻松。但这样的话,孩子就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尽管会更加麻烦,张妈妈还是会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做。在孩子动手的过程中,她还特别注意保护孩子自己动手的积极性。例如,切胡萝卜的时候,珈珈很不满意自己的劳动成果:这萝卜切得大小太不一样了,太难看了!张妈妈就这样鼓励她:妈妈刚开始学切菜的时候也是这样,多切几次,你会切得越来越好!就算切得大小不一样,也一样可以吃,这可是你自己亲手切的,妈妈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胡萝卜!通过这样的激励,珈珈现在不仅更喜欢切菜了,而且每次吃自己切的菜,也吃得特别多,特别香。

  教育也需要科学指导

  张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凭着直觉和爱孩子的心,还依照科学教育方法的指导。早在珈珈三岁的时候,张妈妈就跑去上海市图书馆,租借了许多儿童教育书籍,其中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她影响最大。最早教珈珈识字的时候,张妈妈都是根据蒙氏教育法,准备好图卡、字卡,以图文配对的方式来教。数学方面则是通过实物操作与数字、数字运算同步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的。张妈妈说,这些方法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珈珈理解能力、思考能力的发展,为她后来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她的识字量才会跟上普校学生,才能够计算1000以上的数学运算,是智障孩子中的佼佼者。

  著名的教育专家尹建莉在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家长总是能够看见孩子之间的差异,却看不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其他家长的差异。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家长教育方式的不同。这一道理用在特殊教育中也是合适的。教育本身就不是易事,更何况是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特殊儿童家长在羡慕其他家长拥有“障碍较轻”的孩子时,也应该问一问,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因为他们孩子现在“障碍较轻”的状态,可能是通过家长艰辛、坚持不懈的教育付出换来的。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