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亲子沟通 > 用爱塑造家庭
在线阅读
用爱塑造家庭
时间:2016-02-23 15:46    点击:        作者:林少惠

   〔关键词〕爱;家庭治疗;亲子关系

  在心理辅导工作中,我经常接触到不同的个案,而让我感叹的是,绝大部分个案都涉及家庭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在家庭中生活,不同的个体对家庭的理解也不同。科克认为,“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萧伯纳则说:“家是世界上惟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些对家庭或哲理或诗意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家对于个人一生的重大影响。

  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Abramson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关系不和谐(如经常争吵、冷战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残缺感、不安全感,从而出现自卑、抑郁、敌意等消极心理特征。反之,良好的夫妻关系可以使孩子有较强的安全感,进而促进其社会适应(Davies & Cummings,1998)。

  家庭治疗创始人,国际著名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一直坚信,“家庭生活和家庭中的孩子会成为何种人之间存在着很强的联系。”一般来说,在充满生机及和谐的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会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家人之间的沟通是直接、清楚、明确、真诚的;家庭的规则是富有弹性又很人性化的,恰当又可变化的;家庭与社会的联系不是通过畏惧和谴责,而是在选择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开放、充满希望的。在这样的家庭中,爱能够自然流动,每个成员都能够感受到爱和付出爱,并将这种爱转化为积极的、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量。

  当然,并不是每个家庭都如此完满,正如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李子勋所说:“很难说有一个家庭是完全健康和谐的,这种家庭只存在于概念中或治疗师的浪漫幻想中。每个家庭既存在欢乐、幸福,又存在愤怒、争吵,存在情感背离,存在分裂,存在不平衡……”尽管无法达到完全健康和谐,但是家长们作为家庭的塑造者,有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合格的塑造者,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而爱,是塑造健康家庭的灵魂。

  亲爱的家长们,一直以来,您如何用爱塑造着您的家庭呢?

  我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些父母觉得自己给孩子的爱是最无微不至的、最无私的,事无巨细地以爱的名义为孩子操办一切,甚至从小学到高中都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才放心,只要求孩子好好读书。这样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我们给了你全部的爱,牺牲了自己的全部时间陪你,你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要争气,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孩子的成绩让家长很是失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会认为父母爱的只是学习成绩好的他,他会带着深层的焦虑和内疚感去学习。此外,他的潜意识也会通过让自己的成绩和行为越来越糟糕来证明自己的假设:“看吧,我学习成绩差了,你们就开始数落我、责骂我了,你们并不是真正爱我!”这是真正的爱吗?不是!这只是有条件的、控制性的、令孩子窒息的爱而已!

  我也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有些父母经常说自己很爱孩子,却常常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让孩子成为家庭中的“替罪羊”。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讲的是一位父亲在工作中被领导骂,回家拿妻子出气,妻子则转过头骂儿子,最后儿子去踢猫。它揭示了一个事实:人在发泄压力、情绪时,并不一定冲着引起我们情绪的人,而是常常将情绪转嫁给那些相对软弱、安全的对象。在一个家庭里,最弱的角色往往就是孩子,于是,他们很可能承受着过多由他人转嫁而来的压力。心理学家说“孩子是家庭的守护神”,这句话的另一个含义是,孩子常常会承受过多的压力和责难,牺牲自己以换取家人的平静。孩子代替家庭成员“受过”,成为家庭的“替罪羊”,成为父母发泄压力的对象。此外,通过责备孩子存在的各种不是,让孩子成为“替罪羊”,父母也就间接避开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家长可能责怪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未必能够正视:只因自己一贯替孩子包办一切,才剥夺了孩子“行”的机会;家长可能责怪孩子内向、封闭,不与人交往,却未必能够正视:只因自己很少给孩子鼓励和欣赏,总是对孩子的不足太过敏感,才会无形中强化了问题;家长可能责怪孩子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却未必能够正视:只因自己给了孩子太多压力,孩子才会因为深层的焦虑和愧疚而无心向学;家长可能责怪孩子暴躁、反叛,却未必能够正视:自己也经常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家长可能责怪孩子不能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能替父母着想,却未必能够正视:自己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孩子的内在感受……这是真正的爱吗?不是!这只是显示家长地位的不平等不自由的爱而已!

  用这种“爱”来塑造家庭,首先,孩子心灵的大门会对父母紧紧地锁上;其次,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渴望友谊又不会与人沟通,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严重自卑或自负,对世界充满抱怨,遇事无助和悲观……);最后,整个家庭可能会因为亲子关系或夫妻关系的不和谐而出现各种可怕的、不间断的争吵,从而产生裂痕。

  父母只有用真正的爱来塑造家庭,才能让家庭充满爱、喜悦、平和,让孩子充满爱和创造力地成长。什么是真正的爱呢?

  真正的爱,是平等的爱,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给予充分尊重的爱。孩子确实是父母爱情的结晶,但他不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或者父母生命的延续,也不是父母的私人财产,而是一个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情感的、有血有肉的完整生命。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耐心的陪伴者,真诚的建议者,睿智的引导者。

  真正的爱,是独立的爱,是能够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的爱。孩子从2~3岁开始在语言中出现了“我”,也进入了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的关键时刻,开始在心理上与母亲分离,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个体。这是每个人走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必经之路,而有些父母对孩子的独立特别焦虑和恐惧,总是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成长,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情,或者打消孩子任何展示独立思想和独立行为的机会,让孩子成为了不敢有、不会有不同意见的“乖孩子”。

  真正的爱,是赏识的爱,是总能够发现孩子的美并及时给予真诚赞美的爱。一个很少得到父母肯定的孩子,内心深处一直会隐隐有个声音在告诉自己:“我不行!”这声音会伴随他们成长的某个过程甚至一生。无论他多么成功,他会一直无法肯定自己,无法爱自己,无法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宁,只能不断地向外寻求他人的爱和肯定。而一个经常得到父母真诚赞美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满足而自信的,并且会在赞赏的目光中不断完善自我。亲爱的家长们,当您凝视着孩子的时候,您的眼睛里究竟写满了什么呢?是爱和赞美,还是挑剔和批评呢?不管是什么,我们敏感的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

  真正的爱,是完全接纳的爱,是全然接受孩子一切喜怒哀乐、成败得失的爱。每个孩子都携带着不同的生命密码来到这个世界,有着不同的生命任务,因此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需比较,只需尊重。他的成长过程,会经历不同的事件,获得不同的生命体验。跌倒或失意时,正是他最美丽的时候,是积攒力量的关键时刻,因为此时他正在经历最为璀璨的“化茧成蝶”的痛。此时的他,不需要指责,需要的是鼓励和欣赏。当您觉得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用急着揪住孩子的问题,不妨轻轻问一声自己:“我怎么啦?这个家庭怎么啦?”或许,您就能开始学着完全接纳孩子。

  用爱塑造家庭,给予孩子平等、独立、赏识、完全接纳的爱,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长为集责任感、智慧、勇气等优秀心理品质于一体,拥有和谐人际关系,平和、喜悦和充满爱的内心丰富的幸福之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51008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