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沁今年读一年级。她在学校表现得阳光、快乐,与同伴能相处融洽,是老师公认的“乖学生”;在家里却任性、消极,动不动就对父母大发雷霆,是父母头疼的“倔孩子”。为什么同一个孩子,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差异如此之大?沁沁的妈妈怎么都想不明白。
想要揭开沁沁情绪家校两极化背后的秘密,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情绪表达的特点。
儿童在与同伴、老师、父母等交往的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在与老师、同伴等关系不太亲密的人相处时,倾向于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而父母与其亲密程度更高、关系更牢固,儿童在内心深处认为,在父母面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不会产生较大的、消极的影响,因此,会更加直接地把自己的消极情绪展露在父母面前。
虽然同伴和父母都是儿童交往支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伴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提供有限的支持,而父母则是无条件支持,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更安全的环境来表达真实的感受。儿童对不同的在场者有不同的期望,他们认为父母比同伴、老师更能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消极情绪表达。这就是沁沁在家和在学校判若两人的最重要的原因。
那么,家长该怎样看待孩子的情绪,又该怎样指导孩子恰当地表达情绪呢?
首先,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消极情绪。
不同的人际类型会影响儿童不同的情绪表达,父母应该认识到儿童情感的真实性,对儿童表达出来的消极情绪要敢于接纳、支持。那些限制、约束孩子表达消极情绪的父母,可能会培养出有情绪问题和社会交往技能缺陷的孩子。如果孩子表达消极情绪时,总是被父母压制或者惩罚,往往更少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在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上表现也更差,在人群中更加不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欢迎,社会交往技能也比较差。
其次,家长要肯定孩子的积极情绪。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里的天。孩子的情绪就像六月里的天,一会儿“晴空万里”,一会儿“乌云密布”。当家长看见孩子情绪积极的时候,要即刻肯定、赞扬,让孩子知道,父母更加喜欢孩子的平和、宽容、积极、向上。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正强化法,强调孩子身上积极的信息,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从而作出积极的行为。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家长对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给予表扬、鼓励等正强化,孩子就会不断重复这种情绪,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在家就更愿意表达积极的情绪了。
第三,家长要引导孩子以正确的方式表达情绪。
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真实情绪,正确地调节和表达情绪,让他们在情绪糟糕的时候学会自我调节。可以教给孩子很多方法。比如,目标转移法,当心爱的玩具丢失的时候,就不要再想玩具,而是拿出喜爱的积木,转移自己的消极情绪;自我安慰法,某一次练习成绩不甚理想时,学会安慰自己,这次不过是“大意失荆州”,下次考前只要认真复习,就一定会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还可以在情绪较坏的时候,到小区的健身场荡荡秋千、摇摇木马、溜溜滑梯,通过运动来舒缓自己的压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最后,家长要做积极情绪的榜样。
家长要学会解读孩子的言行,理解孩子的思想,揭开孩子情绪变化的秘密,要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沟通与交流,让孩子有向父母表达思想和倾吐心声的愿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同时,家长要努力做孩子积极情绪的榜样。在家里,父母双方都要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将工作中遇到的坏情绪带回家,多表达积极情绪,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温暖、和谐的家庭中健康地成长。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