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因为我经常出差,女儿元元明显与老公更加亲密,凡事都喜欢模仿爸爸:走路、坐姿、说话都像个男孩,平时就爱玩打打杀杀的游戏,老公则成了女儿战斗的“参谋长”。
起初我没感觉有何不妥,但不知不觉中,女儿竟变成了一个别人眼里的“假小子”。从幼儿园开始,元元只喜欢留短发,喜欢玩变形金刚,看电视不是侦探的就是打仗的,还极少掉眼泪。比如,有一次元元摔跤磕破了额头,鲜血直流,到医院缝了几针。奶奶看得直抹眼泪,可她却一声没吭。
老公表扬女儿率性勇敢,我却有几分担忧。果然,直到上小学,元元的衣柜里都是T恤、牛仔裤,如果让她穿裙子或是系蝴蝶结,她就浑身不自在地换掉。
由于打扮像男孩的缘故,我带元元出门也遭遇了好几次尴尬的场面。一次去商场的公共卫生间,元元刚进去,有一个女人惊讶地捂住嘴,以为她走错了卫生间。最让我郁闷的是,新认识的朋友在见了女儿后,竟然夸赞我养了一个好儿子,长相很斯文。
不仅如此,我还了解到在学校元元跟女同学也玩不来。到底该纵容她的中性化发展,还是采取措施“拨乱反正”?我有些犯愁。
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我发现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有3个重要阶段:3岁左右慢慢就会有性别意识,七八岁时更加清楚性别概念,最明显的是初中阶段,孩子已经形成并确立了自己的性别观念。所以,家长千万别等孩子上中学后真正不“合群”才改正。
我就女儿的个性和老公探讨,可他觉得应该顺其自然,谁都有过对异性好奇、喜欢模仿异性的时候。以后,女儿慢慢就会正确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听老公这么讲,我心里放松了一点。
为了让元元慢慢收敛“假小子”的锋芒,我决定让她学习软笔书法。刚开始元元很不耐烦,但老师和我一直鼓励她坚持。练累了书法,我还会安排她帮我淘米、洗衣服,女儿却鄙夷地回绝:“我才不干这种女孩子才干的家务活。”我温言劝导:“做家事不分男女的,你看爸爸有时候也帮妈妈啊。元元又是孝顺的孩子,肯定会主动替妈妈分担的,对吧?”
到底是孩子禁不住夸赞,我在厨房煮饭,她常会跑过来好奇地问:“妈妈,要不要我帮忙?”我趁机叫她帮忙打下手,用细致的家务活来培养她的耐心。
言语的潜移默化,加上练习书法可以修炼内心。元元慢慢地也能静下来,沉下心思考问题,关键是持之以恒地练写毛笔字让她即使在喧闹的场合,也不太好动了。
有一次,我把女儿的书法拿去市里参赛,虽然仅获得安慰奖,不过许多人从她写的字前经过,都不禁驻足啧啧赞叹:“这毛笔字写得真不错!”听到类似夸奖,我会立即把女儿推到对方面前炫耀一番:“对呀,是咱们家这个小才女写的。”每当此时,元元脸上就会浮现出害羞的红晕,真有些回归女孩本色了。
看到元元多了几分安静和乖巧,亲朋好友建议我趁热打铁,培养出一个安静的小淑女。但我却不这样想,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如果她像个瓷娃娃一样精致又柔弱,恐怕会没法适应的。
总的来讲,我希望她既像个男孩能独当一面,又能拥有女孩的细腻柔情。要不然,粗心马虎必将是她难以纠正的缺点,连养一盆花草都不会顺利——咱家的仙人掌已经被元元浇水太多淹死了,芦荟也被她挖断了根,这些需要细心照料的植物全在她的手里遭了殃。
因此,一旦元元做事、学习稍改粗心的毛病,我就大加表扬,并不断改变鼓励的方式。比如说:“今天你们老师打电话说你比以前更细心了。”或者有朋友来家里玩,就请他们说一些孩子很细心之类的话,还要故意让元元听到。有时我还故意向女儿请教。比如:“妈妈想看一下电磁炉的说明书,可找了很长时间没找到,你能帮我找出来吗?”元元很快找出来。“妈妈真粗心,还是咱女儿细心。”我笑眯眯地夸奖她。这样她会认为把房间整理整齐是有用的,下次会更精心地做好。
尽管如今的元元依然不爱穿裙子、系蝴蝶结,可是她正慢慢融入女孩细心安静的气质,加上她勇敢、爽朗、爱憎分明,元元已经越来越受同学们的欢迎。我想,或许元元永远都不能变成那种娇弱的女孩,但我只能去改善,而不是改造她,等她慢慢长大,内心和外表都真正成熟后,她的言行、举止自然会适应社会的要求。
——文章来源:心灵咖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