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式同课异构的教学指导策略 ——以“时间管理”
在线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式同课异构的教学指导策略 ——以“时间管理”
时间:2017-02-20 08:40    点击:        作者:林 盛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 同课异构;时间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简称 心育 课) 是一门年轻的课程, 注重学生的活动和体验。目前, 心育课在全国和各省区都还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课程大纲,开展区域性的小学、初中、高中 心育主题式同课异构的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指导策略提出很高的要求。 主题式同课异构课程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设计的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习特性。

 

日前,福建省龙岩市普教室组织了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以 时间管理 为主题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小学以 做时间的主人 为题, 初中以 时间都去哪儿?为题,高中以一寸光阴一寸金为题,实战味道浓厚, 很接地气,让教师们在关注本学段的同时,注意不同学段的衔接,让学生在螺旋式上升的教学中获得成长。通过观摩与评课, 老师们觉得在教学活动实践中有很多现实冲突问题需要我们去求解与探索。

 

一、教学设计: 与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次观摩课中, 三位教师都按照教学设计完整地在40~45 分钟上完一堂课,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她们都按照教学经验来设计,按照预设的步骤推进教学。然而,活动课中各个环节学生的活动却是难以预知的,特别是学生抛出的问题往往很新奇、尖锐,教师是接住问题进行较深层次的挖掘, 还是继续按预设教学实施?如果不关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会觉得不被重视;如果就学生的问题深入探讨,学生可能会有很多话要说, 这样时间就捉襟见肘,整堂课的节奏就可能被打乱,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完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 关注个别差异,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 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 而不要太注重一节课教学结构的完整。一个主题可以分几次课来上, 学生喜欢的就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学生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探究的问题。  

 

二、游戏引入: 与学生现有认知发生冲突时,应直奔主题

 

本次教学观摩中, 教师都能运用游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活动。其中两位教师运用了同一个游戏——“撕纸人生,学生相继撕去吃饭的时间、玩耍的时间、聊天的时间、看电视的时间和上厕所的时间等,所剩下的就是少之又少的 学习时间。活动中, 学生用了大量时间小心翼翼地撕去一段一段的纸条。

 

在费时的游戏里, 教师们都想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时间的重要, 从而进入活动主题。但学生们不一定会这样认为, 他们在分享中就提出:学习未必最重要,关爱生命才是可贵的要在亲情上多花时间,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如此看来,教师的煞费苦心有时还不如适时 直奔主题,突出实效。教师点题,学生思考, 把主要的时间放在经过活动之后的小组讨论或个人分享中。特别是小学生, 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成熟, 不管教师如何耐心引导, 他们的思想仍然如脱缰的野马, 在自我的心理世界里纵横驰骋。中学生也是如此, 在还没有进入到课程教学和活动之前, 他们思考的方向还是会与教师的期待有所偏离, 应该允许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激发头脑风暴。

 

三、小组讨论: 与学生的组织意识发生冲突时,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碍于场地, 或者觉得小学生小组讨论不容易组织,小学没有设置小组讨论;初中教学也仅仅前后桌4 人简单讨论。忽略小组讨论是不可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小组讨论与分享是培养以上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接纳, 学会沟通, 学会全方位看问题; 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思维激荡,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能把知识内化成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显露出来。

 

小组讨论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比如, 小学生和初中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讨论容易跑题、互相攻击,小组长的管理水平欠佳等。为此, 教师要突出教学的主导地位,运用活动的组织管理策略, 为小组讨论保驾护航。可以利用班干部的优势合理分组; 可以利用课前 导学案 让学生熟悉活动内容,在设置讨论题时要紧扣学生实际。可以这样说, 小组讨论与分享是活动课组织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从中能看出教师的组织艺术和管理水平。 

 

四、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应突出学生的发展性

 

在活动课中, 对于 时间安排和时间管理 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分配好、管理好学习时间是非常成功的,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但是, 在学习之外的时间管理上,有些教师步入了误区,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甚而误导学生利用吃饭的时间练英语听力, 上厕所看 美文 积累作文素材, 睡觉前 放电影 式回忆当日所学知识等, 似乎非要在课余时间上 出学习时间。不论何时都尽量 手不释卷应该是学生的个别行为, 不予提倡。有些教师对学生课余时间和朋友约会交谈,到快餐店消费等时间安排不太认可,竭力引导学生对休闲时间进行改写、重构,这是对学生个性发展和理性休闲的不重视。教师可以放空自己,多倾听学生这样安排的缘由。正如学生所说的:只有会休息才会学习! 别再扼杀学生的休闲时间,除了学习时间的安排之外,他们还需要了解和认识社会, 还需要适度的朋友交往, 需要一定的 隐秘 时间独处。所以,当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要发生冲突时, 应抓住时机, 耐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安排和选择, 把 话语权 交还给学生, 是非曲直自有答案。

 

五、活动时间与活动结束的时间分配发生冲突时,应重视课后小结

 

开头重要, 结尾也重要。教师们普遍重视课堂活动的开展, 对课后小结则有所忽略,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从三节课来看, 教师对课后小结都不太重视。有的安排一首小诗让学生朗读;有的因为时间不够草草结束,让学生意犹未尽。课后小结是活动课的总括,教师可利用这一环节巩固活动成效。可以适当表达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肯定、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可以就某些学生精彩的发言点赞,可以适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可以表达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期待等。

 

六、活动时间与学生实训的时间发生冲突时,应设置课后练习

 

一堂课对学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如果能在课后安排一些思考性的、训练性的作业给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利用几倍于课堂的时间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 特别是一些行为训练,需要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为他们完成这些训练提供帮助。当然, 课后作业是需要检查和分享的。可以在下次课前分享,也可以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把感悟在学习栏中张贴出来,供学生学习和交流。 

 

综上所述, 不同学段的 心育课主题式同课异构能直观地反映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衔接。小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让他们感知时间的重要,激发珍惜时间的情怀; 初中生思维活跃, 且具叛逆精神,可让他们在时间管理上彰显个性, 适度引导; 高中生理性思维逐渐成熟, 善于思辨, 大都全心投身学习,可让他们在学习安排计划表(短期、中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上多下功夫。教师只有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现实状况, 主动把握 心育 课的动态策略,才能让活动效果最大化。这样的 心育 课才是学生的活动课,才是成功的活动课。

 

(刊载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2期。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龙岩,364200)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