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青春期心理 > 寻找丢失的时光
在线阅读
寻找丢失的时光
时间:2017-01-19 14:08    点击:        作者:方秀英,邓利

 [关键词]时间管理;活动设计;初中生

【理论依据】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6~12岁个体的主要发展任务是通过学校内有计划的教育,体验能力的实现,可见,对于1213岁的初一学生,学习是其发展的重要主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而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保证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2016年出台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体系中,六大素养中的“健康生活”包括“自我管理”这一要点,“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随着学习科目及各项课外活动的增多,学生会明显感觉到时间有些不够用,与此同时,不合理的课余安排又浪费了过多时间。

课前对我校初一年级共12名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访谈的两个主要问题为:一、最近你感到自己的时间够用吗?为什么?二、你认为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安排得合理吗,请举例。绝大多数学生(9名)深感自己的时间不够用,除了完成学校里的各项任务外,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另外,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当前存在浪费时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缺少计划性、有时会忘记自己该做的事,拖拉,抵御不了网络、游戏、手机的诱惑,和同学一起玩儿的时间太多等。

【活动内容】

无论是“做时间的主人”还是“时间管理”这样的主题,无非希望通过辅导,使学生的时间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但实际上,时间是无法被管理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好地处理自己和时间的关系。对于时间管理这一主题,有一些较为成熟的法则,比如二八定律,帕金森定律等,但鉴于初一学生的特点,单纯的说教效果较差,而将这些理论上的东西以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并实践更为恰当。

课堂上,在对典型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提炼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教师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合理安排时间的四个要点(要事第一;善用零散时间;克服拖延;学会拒绝)。其中两次学生活动(“我的校园时光”和“重塑校园时光”)是本课内容的主线,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短暂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与生命相关联,体验时间的短暂和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态度和情感。

2认知目标:了解人们经常因为无法很好地处理和时间的关系而浪费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3行为目标: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尝试应用合理安排时间的具体方法,更加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

【活动重点和难点】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并形成在此后的生活中真正加以应用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素材准备:演示文稿,自Flash动画《短暂的一天》《时间沙漏》,软陶(每人一块,长宽高约35mm*12mm*18mm),学案。

2.  场地准备:课桌椅按五人一组摆放。

【活动流程图】

                       

  

活动过程

    1:哲理故事:时间都去哪儿了(7分钟)

    活动目的:引入新课,使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以及很多人在忙乱的生活中丢失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教师活动:

  1.播放演示文稿,找一位学生朗读故事《时间都去哪儿了》。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思考和启发?

      3.简短归纳并提升学生的回答。

      4.播放美国诗人朗费罗的名言:时间是什么,是日晷上的投影,是钟鸣,是沙漏,是日日夜夜,是春夏秋冬,是月,是年,是世纪——这些都只是时间的公断而可见的标志和尺度,不是时间本身,时间是人的生命。

     5.出示课题——寻找丢失的时光。

     学生活动:认真听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感受时间、生命这些元素及其间的关联。

    2:我的校园时光(7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其实非常短暂,从而初步形成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以下活动:

 假设软陶的长度代表我们生命的长度——100,下面通过裁切的方法看一看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有多长。

首先,切掉上幼儿园之前的3年;

接下来,切掉30岁之后工作的时间;

剩下的就是我们可以潜心学习的校园时光,然而,有9年已经过去了,请去掉;

接下来,再去掉大约1/2左右睡觉、休闲的时光,剩下的基本上是我们今后可以利用的校园时光。

   

          

  

               裁切前

  

               

       

               裁切后

 

       名左右学生分享活动的感受,告诉学生已说过的无需重复。

    学生活动:按教师的指导裁切软陶,几名学生分享活动感受,在分享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3:案例分析(22分钟)

    活动目的:从学生感觉如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切案例入手,引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师活动:

描述情境:早上数学课代表收作业,小宇没交,说作业太多,没有时间做。

 

1.  讲述小宇的时间安排,投影关键信息。

 

小宇的时间安排

    16:30,放学后,从等公交车开始到回到家,共花了一个小时,公交车上一直在神游。

    17:30,边看电视边等吃晚饭,以及吃晚饭。

    18:00,回自己房间,打开书包,设想晚上的计划:完成所有笔头作业(三门),预习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文。

    18:10,打开书本开始做作业,发现书桌上的一本故事书还没看完,明天该到截止期了,开始看书。

    19:00,准备写作业,有一个同学打电话过来说自己的作业忘了,两人讲清楚作业后顺便聊了一下。

    19:30,开始拿笔写作业,发现笔有点儿坏了,开始修笔,修完后摆弄整理了一下文具。

    20:00,忽然想起明天的政治课轮到自己课前演讲了,于是打开电脑,准备查找关于最新科技发明的资料,找了一些资料后,忍不住又玩了会游戏。

    22:00,想起作业还没写,可是实在太困了,思维也不灵活了,还是先睡觉吧。

 

2出示问题:

1)小宇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是谁偷走了他的时间?

2)小宇怎样安排他的时间更为合理?

3将学生四人左右分成一个小组,小组讨论以上问题并回答。

4在引导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提升合理安排时间的四个要点——要事第一,善用零散时间,克服拖延,学会拒绝。让学生记在学案上。

学生活动:

结合投影内容仔细听教师描述小宇的时间安排。

    分组讨论问题并分享。

领会教师介绍的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并记录在学案的相应位置。

 

    4:重塑校园时光(5分钟)

    活动目的:让学生意识到虽然我们无法增加时间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有效利用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所能享受的校园时光长度是一定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办法增加它的高度(即过更高效更有质量的校园生活)吗?

    指导学生将之前最后一步裁切掉的部分软陶重新塑形,保证长宽尺寸,摞在之前活动得到的代表今后校园时光的软陶上,增加其高度。

    

 

            

             重塑前

 

 

 

              

             重塑后

  

  学生活动:回答教师问题并按照自己的估量选择一部分之前裁切掉的软陶重新塑形后加在之前的上面。

    5美文、动画欣赏4分钟)

    活动目的:学生再次感悟时间的短暂和易逝,树立今后抓紧时间、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师活动:

1.找一学生朗读经典文章《和时间赛跑》。

2.播放动画《短暂的一天》和《时间沙漏》。

3要求学生课下完成学案后半部分中的内容,第二天早上交给课代表。

    学生活动:欣赏文章和动画,课下完成以下学案内容。

请将今天回家后需要做的事情整理后填写在表1中:

                       1

待办事项

重要程度

所需时间

完成确认

1

 

 

 

2

 

 

 

3

 

 

 

4

 

 

 

5

 

 

 

6

 

 

 

填写合理安排时间的四个方法: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尝试结合自身经验写出本课没有提到的其他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效果评估

    本课效果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评估:

    1课堂上教师时刻留意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兴趣度,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深度等。

    2结合学生学案中三个问题(填写事件清单、写出课程收获、例举其他方法)的完成情况评估教师教学效果。

    专家点评

活动设计建立在结构化访谈基础之上,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更能够有的放矢。具体设计有以下三处亮点:

第一,角度选取富有新意,突破了过于理性的时间管理,从更为感性的寻找丢失的时光入手,学生更易被触动;

第二,活动设计有所创新,借鉴了常见的生命刻度“撕纸”方式,采用软陶这一更为立体厚重的材料,可以重新塑形,使得两个活动“我的校园时光”和“重塑校园时光”前后呼应,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第三,活动素材贴近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讨论、有体验、有感悟,课后又配有相应练习,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当然,本设计也有值得商榷和改进之处,例如,文章开头所用素材很好,但稍显冗长,可适度做些删减。另外,根据课堂的讨论和生成,也许更好利用时间的方法不仅限于设计中提到的四种,还可以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增减。

   点评者:程忠智,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发展研究室副主任

 

附:教学素材1

时间都去哪儿了

                                             孙道荣

时间对人说,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每天帮你储存一分钟,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还给你。

人说,这个主意好,但是我非常忙,时间根本不够用,时间笑笑说,我只从你多余的时光中拿走一分钟,绝不影响你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人点点头,心想,正好让你看看,你给我的时间是多么不够用。

时间发现,人的一天真的非常忙碌——早晨起来,甚至来不及吃一口早饭,就得往单位赶;到了单位,就开始不停地打电话,接待客户,上网查阅,回复邮件,看新闻,忙得像个陀螺;下午继续马不停蹄,连续开了三个会,读了一叠文件,签了一堆名字;晚上陪领导和客户喝酒吃饭,饭后又唱了几个小时的歌,打了几局牌,直到深夜才疲惫地回家。

时间摇摇头,人确实太忙太累了,似乎真的一点儿多余的时间都没有。不过,时间还是每天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人那里拿走了一分钟。

第一天,时间趁人打电话时拿走了一分钟,人毫无知觉。这个电话已经打了半个多小时,没完没了。类似的电话,人经常打。有时候是和合作伙伴谈判,有时候是家里的琐事,有时候是和朋友闲聊。

第二天,时间从饭局上拿走了一分钟,此时人正醉意朦胧。一帮人都喝多了,为了其中的两个人要不要再干一杯,你来我往地拉扯了十几分钟。

第三天,是个双休日,人和几个朋友相约打了一下午牌,时间轻而易举地从中拿走了一分钟。

有一天,人为了一件事生闷气,整整一上午什么也没做,时间拿走了其中一分钟;还有一天,人一打开电脑就开始东聊西聊,四处看新闻,时间又蹑手蹑脚地拿走了一分钟……日子一天天过去,时间每天从人那儿偷偷拿走一分钟,人一直浑然未觉。

直到有一天,死神找到了人。眼看生命走到尽头,人心有不甘,哀伤地对死神说,请再宽限我几天吧,我还有很多事没来得及做。死神坚决地摇摇头:你已经没有时间了。

此时,人忽然想起来,若干年前,时间曾答应每天为自己储存一分钟。但他不能确定这个约定是否有效,因为他从未觉察哪一天少过一分钟。

时间来了,说,从40年前你身强力壮时开始,我就每天帮你储存一分钟,直到今天,总共储存了 10天。

人一听,激动不已: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最后的时光。

此时,人的脑海中闪现出很多没来得及做的事:早就答应帮老母亲收拾长满野草的庭院,可那里依旧荒凉;一直想陪妻子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可她只能一个人孤坐在电视机前等我回家;答应了儿子好几次陪他踢一场球,可他的眼神里总是充满失望……想到这些,人不禁泪流满面。

 

 

 

教学素材2

和时间赛跑(节选)

                                                     林清玄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参考文献

    [1]蒋薇美. 中学生心理课综合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2]孙道荣. 时间都去哪儿了. 生命时报. 2014.

(本文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4期。作者单位:1.北京市佟麟阁中学,北京,1000752.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北京,100068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