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考试心理 > 让每个考生的心中充满希望
在线阅读
让每个考生的心中充满希望
时间:2016-03-04 13:54    点击:        作者:丁光木

  〔关键词〕高考潜能培训;考生心态;辩证思考;自我效能感

  每年高考结束后,相当多的高三考生,总会有许多原因考得不好甚至考砸,没有考出应有水平。

  考生应该考出的水平是什么?那就是充分挖掘自己潜能,发挥自己的实力,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深造。

  然而是什么原因造成很多学生没有考出应有水平甚至落榜呢?这就需要从人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应该说,学生能有机会读高中,有机会参加高考,智力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是合乎标准的,而且几乎所有高中学生智力水平不相上下,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实际中,高三学生高考成绩却千差万别,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使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各不相同,从而使考生学习基础、方法、心态差异显著。

  近几年,我潜心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考试心态等。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2007年11月,我选择成绩极“差”的高三后进学生45人(月考成绩普遍只有二、三百分),开办了“高考潜能培训班”,进行培训。 2008年高考结束后,培训班中23人上了本科线,其中2人还考上重点本科院校,其余学生都信心百倍地走入了补习学校,决心来年实现自己的夙愿。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我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开办“高考潜能培训班”的情形和我的一些感想,供大家参考。

  一、开办高考潜能培训班的目的

  (一)两个教育理论的启发

  1.潜能无限论: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平凡的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只要经过训练与开发,都可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

  2.非智力因素决定论:许多研究人员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有诸多因素,但智力作用只占二至三成,而在其余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可通过后天改造而提高的。

  (二)提升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目前在一些地区,心理老师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一些学校把心理老师只是当作装饰品或点缀品,应付上级的检查和评估。他们认为,没有心理老师,对学校教育教学没有多大的影响。

  我是一所省示范性高中的心理老师,从普通高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教育教学质量等同于考试成绩”的思想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高考升学服务。这样心理教师才能在学校站稳脚跟,才能赢得一席之地。

  二、具体做法

  1.做好宣传,吸收学困学生参加。一方面我利用高三学生集会进行全面宣传,另一方面张贴广告,做到人人知晓,积极报名。报名对象为2007年11月月考文科排名在150名以外、理科排名在200名以外有志于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确定培训人数45人,其中文科20人,理科25人,目的是为“二本”大学输送人才,培训班不吸收特长生参加。我向学校签下责任状: 45人中,本科上线人数确保5人,力争10人。

  2.建立制度,强化管理。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吸收部分学生参加,制订系列制度,与学生签下培训协议,如定期参加培训、确定高考分数目标、月考试卷分析、定期书面写出或口头交流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等制度,要求学生自觉履行自己的承诺。

  3.加强培训,提高技能。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每周举行一次集中培训,写好详细培训教案,努力提高每次培训的实际效果,其余利用业余时间作个别交流辅导。

  4.建立档案,及时收集。为每位学生设计一本详细档案,抽出时间深入教师、家长及学生之中,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内心世界,并将有关内容及时收集,认真分析并提供进一步的指导。

  5.家校结合,全面服务。为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加强对家长科学教育子女和配合子女迎接考试的具体指导。

  另外,我要求学校提供单独教室并进行专业布置,并将自己列入高三工作成员,参加高三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及时了解和掌握高考的最新动态。

  三、主要工作

  (一)改变学生心态

  心态对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每一项学习任务,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会随之提高,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提高。因此,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积极的心态。

  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心态呢?我采取了下面的一些方法:

  1.心理暗示。所谓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为此,我特意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请来了一位心理学教授,运用韦克斯勒智力测量量表对学生进行智力测量。学生通过测量后,发现自己的智商都很“优秀”,顿时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感觉自己应该完全能考上理想大学。

  2.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即自我激发与鼓励,它能使人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动力,朝着所期望目标前进。

  三分钟热度是高三学生复习中常犯的通病,他们缺乏心灵上的激励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激励、自我鞭策等多种激发方法能使人突破心理上的学习高度极限,焕发出心灵的巨大潜能,使人每时每刻处于心静如水、激情似火的自信学习状态。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上课前在潜能培训班教室都要喊口号,如“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乐学实学,挑战高考;勤勉向上,成就自我”,“狠抓基础是成功的基础,持之以恒是胜利的保证”等。每天要写下勉励自己的话,如“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我自信,故我成功”。

  这些措施让学生们每天充满激情和冲劲,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复习效果。

  3.辩证思考。辩证思考即一分为二看问题,任何事物既有正面也有反面,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事情既要看到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积极的一面。

  事实上,高考之前要想复习效果最佳,还是需要一定压力,没压力复习效果就几乎等于零,学生就有可能由考一本变成二本,由二本变成三本。如果教师适度地增加压力或要求学生自己增加一些压力,就可能使学生正常发挥,甚至超水平发挥。

  另外,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考压力与高考复习效果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会把巨大的压力变成强大的动力。

  4.自我效能感。效能期望感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指的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班杜拉认为,如果人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他们通常都能真的获得成功。

  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水平能考上大学。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不是付出努力就一定有回报的,也不是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光靠努力远远不够,复习一定要找对方法。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

  一般来说,到了高三,绝大多数学生学习都很自觉,很刻苦,时间也抓得很紧,但我发现,很多学生只打时间战和题海战,却不重视学习方法的学习与研究。

  我是一个心理老师,对于具体学科的复习方法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所以,我从心理学角度方面提出了一些学习建议,主要有四点:

  1.定好目标。我发现很多高三学生都制定了一定的奋斗目标,“我想考上大学”“我想考上名牌大学”,这些目标只是一种笼统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标,不明确,不具体,缺乏恒定、清晰、强力的奋斗方向,对潜意识学习潜能的刺激力度不大,执行起来没有多大吸引力,再加上缺乏监督机制,这些目标也很容易成为一纸空文,作用不大。高三总复习中,学生更需要一个恒久、量化、清晰、明确、具体的高考目标牵引自我潜意识去努力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我要求培训班所有的学生都要有一个具体的目标——一所具体的大学(一本或二本)。在网上下载这个大学的校门、一些教学楼和校园风景图片,把它们冲洗或打印出来(至少10张),每天口袋里放一张,空闲时拿出来看一看、瞧一瞧。同时把这所大学在湖南最近三年的投档分数线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加20分,作为自己高考分数的目标,这样每次月考和单科考试的成绩就很容易与心目中的理想大学进行比较,找出总分和各学科离心目中的理想大学还有多大差距,是否前脚踏进去了。

  从2008年和2009年高考填报志愿和录取的情况来看,培训班的很多学生真的实现了自己定的大学目标。

  2.及时反思。我们都知道,许多教师经过几年教学实践后成为很了不起的教育教学名家,他们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就是能够写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

  于是我把这个公式变成:高考成功=学习+反思,要求每个学生写反思日记,每周写反思周记。一天内要记载哪一节课听课效果最好,精力最集中,记忆思维最快,为什么是这样,如何继续发扬;哪一节课听课听不懂、上课时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分心、走神,为什么会这样?怎样克服?写出具体措施,第二天改正。当然还包括做练习速度、准确度,一天的心情怎样,有没有不愉快的情绪发生,与老师配合的程度等。对于学生的反思日记我经常要检查,细细阅读(这个可以看,因为我提醒学生隐私不写在上面)。通过查看他们的反思日记,我一方面可以详细了解他们每天学习的真正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他们每天遇到的困惑可以有的放矢当场指导或请学科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3.认真小结。一般来说,每年高考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自我感觉良好,认为高考题目难度比平时月考或模拟考试容易一些,分数应该高一些,然而高考成绩揭晓后他们的实际分数与自我感觉却大相径庭。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每年高考,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高考没有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一些题目本来应该拿到的分数却由于种种原因而白白丢分,对于这些经常出现的错误,许多考生很容易原谅自己,结果导致高考时继续又出现,甚至出现得更多。关键原因是什么?没有认真小结。

  我提醒学生要做到高考时会做的题目不丢分,不会做的要得步骤分。因此我要求学生平时每次考完后,一定要把试卷完整地保留下来(包括老师评阅后的答题卡),告诉他们这是最好的高考复习资料。每次考试后的每一门学科要认真分析失分原因,思考如何针对这些原因加以改进,并且要详细写出来,同时选取写得详细规范的小结作为示范,号召全体学生参考学习。这样的效果远比简单地准备一个错题本进行更正效果要好得多。

  我要求学生针对错源信息进行自我补救式强化复习,推行“一卷三做”,即第一遍通做,第二遍把做错的题目剪下来精做,第三遍过一段时间整个试卷“回锅”一次,从而把试卷做通做透。这样可以把时间、精力用在刀刃上,防止做过多的无用功。

  4.小考当高考,高考当小考。我发现,平时考试时一些考生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慢腾腾地做题,而真正高考时却高度紧张,出现考试焦虑,甚至怯场,严重影响高考成绩。

  某年高考结束后,我找到一个学生了解:假设这次高考是月考,高考推迟一个月进行,你是否觉得你会考得更好一些?他回答:肯定要好得多。我问:为什么?他说:以前我没有找到高考的感觉,现在我找到了,我肯定会用功,解题速度和效率会和以前考试大不一样。我想:为什么他没有找到感觉?关键原因是他没有把小考当成高考。

  因此,我要求学生:月考时,千万不要认为是做月考试卷,而是“教育部今年把高考时间提早了”,你是在参加“高考”,全身心地投入,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做题效率就会快得多、好得多,这样更有利于考生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也更有利于他们考完后更好地分析、反思和进一步改进自己的复习方法。如果学生每次这样做,他们就不会在高考时出现怯场、发挥失常等情况了。(稿件编号:100205005)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412000,电邮:dingguangmu@163.com)

  编辑/于洪 终校/何妍

  文章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首页  |  杂志简介  |  在线投稿  |  在线订阅  |  理事之窗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海淀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京ICP备11039414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