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平时学习很好的同学在考试中没有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而有一些平时学习一般的考生在考试中却发挥出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考生自己的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那么考生如何才能调整到最佳考试状态呢?
1.平常心对待考试
在一般同学心里,作业和考试的“比重”是不同的。做作业轻轻松松,没有压力,而考试时如临大敌,感到紧张恐惧。实际上,作业和考试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为了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所不同的是,作业时可以讨论,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考试要求在限定时问内独立完成,如此所已。
考生可以对自己进行一些语言暗示,如“考试不过是对我真实水平的检验,如果我都掌握了,任他怎么考,又何惧之有?如果我没有掌握,害怕又有什么用”?这样一想,就能起到镇定的作用。
2.对自己充满信心
信心和勇气有着令人惊异的魄力。同样一个人,缺乏信心还是充满信心,其表现和结果是大不相同的。
考前心理对考试的影响也与此相似。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人的脑海里充满这种恐惧不安的阴影,头脑的功能自然就会陷于混乱,无法对事物作出客观的正确判断。所以考试之前,要多想有把握考好的条件。让好的成功的心像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坚信我平时学得扎实,复习方法对头,一定能考好。这样就可以使大脑在考试中呈现良好的状态,有利于脑力的良好发挥。
3. 总结调节状态的经验
考生要总结自己调节状态的经验。每个考生在十多年的学习生活中,经历过很多次考试,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调节自己的状态。因此考生高考前在头脑中想想自己过去在状态调节中的经验和方法,并加以总结,以便自觉地运用在高考状态的调节中。
4.考前养精蓄锐
考试最佳状态的调整除了心理因素外,还与考生自身的体质有关,考前过分紧张地复习,大量做题、背诵、熬夜,难免造成脑力和体力极度疲劳,引发各种病症,这些病症都可以加剧对考试的紧张恐惧,削弱对考试的信心,导致拿到考卷之后,头昏眼花、心跳加快、手足发颤、出冷汗甚至昏厥。要避免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考试之前的养精蓄锐,临考之前几天中的复习不可过度疲劳,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八个小时的睡眠,同时要加强营养,使自己精力充沛、精神振奋地投入考试。
——文章来源:高考资源网